正文 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理論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改革探究(2 / 2)

1.重新定位課程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第一,重新定位理論經濟學課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對課程的教學目標由過去的“重知識、輕能力和素質”調整為“輕知識、重能力和素質”,一切為了提高學生對實際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抽象的、獨立的和發散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的創新和創業能力。第二,教學內容要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取舍,弱化那些理論性特別強的、特別抽象的、與實際經濟問題距離較遠的,已經陳舊的教學內容,強化那些與實際經濟問題聯係密切的,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的,較新的理論和教學內容。

2.重新修訂教案和講稿。要把教學內容最好的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如何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把案例穿插到課堂教學上來,是主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形成一套成熟的能在課堂上有效執行的、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啟發學生思維的、落實到文字材料的教學設計,即講稿和教案。

3.教學方法改革。第一,穿插式案例教學。在講解某一章節經濟學基本原理過程中,可以使用各種案例作為理論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基本理論問題。第二,討論式案例教學。在某章或某一問題係統講授後,由教師提出一個案例,讓學生分析討論。第三,組織專題辯論或討論。主要是選擇一些綜合性案例,學生分成正反兩組或者幾組進行辯論或討論。第四,參與式案例教學。在一些章節例如《消費者行為理論》這一章,可以使用參與式案例教學方法,設計出特定的場景,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讓學生親身體驗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和選擇過程。

4.教學手段多樣化。案例不隻可以通過幻燈片或者WORD形式的文件呈現給學生,也可以是影音文件;案例內容可以是成熟的經典案例,也可以是當下的網絡熱點、社會熱點;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不拘泥於課堂討論,也可以通過QQ群、網絡課堂等各種形式;鼓勵學生閱讀經典名著。

5.學生考核方式改革。學生考核方式要體現“重平時成績、輕考試成績”和“重能力和素質、輕具體知識”的原則。考試的試卷要改變當前主要是客觀題目的狀況,要大幅度增加結合案例設計的主觀分析題目,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大膽設想、合理預測。

總而言之,對於主要培養應用型大學生的地方本科院校,如何使課程教學與現實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發散思維的創新能力,倡導案例教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同時要改革考核製度,通過過程和結果的全麵改革,提高理論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梁小民.經濟學是什麼[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斯蒂格利茨.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3]謝德瓊.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探討[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0(12):32-34

[4]薛治龍.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的幾個問題[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1(2):51-55

[5]劉誌迎,程瑤.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應用的理論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7(3):32-34

[6]馬愛玲.《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9):51-52

[7]饒龍先.案例教學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J].商業經濟,2007(10):123-124

[8]曹鳳鳴,張曉盈,鍾錦.“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淺析——以江西高校為例[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7(6):103-108

[9]張吉平.一所北美工商行政管理學院的組織與運行[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0

[10]胡援成.《現代公司財務管理》課程的案例教學研究,江西省教育廳教學研究課題,2000

[11]胡雲清.如何開展案例教學[J].南昌陸軍學院學報,2001(7):24-25

[12]張麗華.管理案例教學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