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文化視角下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問題的思考(2 / 2)

3.加強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必須以提高教師素養為前提。高校教師素養集中地反映在教、學、研三個方麵,決定著高校核心競爭力和優秀文化的形成。自覺性是高校教師整體素養不斷增強的核心動力,它強調提高自我素養的主動行為和幫助他人提高素養的組織公民行為。高校提高教師素養,一方麵必須堅持教師素養“應然”與“實然”的辯證統一,與時俱進地構造出教師素養的應然狀態,並以教師素養的實然狀態為基礎有針對性地加強培養,調動教師提升素養的主動性,為教師提供更多的素養成長機會和條件;另一方麵必須完善教師素養評價的內容和方法,圍繞教、學、研工作的全過程,通過隨即調查、網絡評教、質量反饋等多途徑進行綜合考察評價,激發教師素養提高的客觀動力。

4.加強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必須提高教師工作滿意度為依托。教師工作滿意度是教師工作效能的基礎,對教師的工作熱情、工作投入、工作德行、組織公民行為等都會產生直接影響,進而會影響到高校教育質量和文化的形成。根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單獨滿足保健因素隻能消除教師的不滿意感,還需要滿足激勵因素才能夠使教師實際感到滿意。因此,高校應樹立以教師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開發理念,首先通過改善教師的薪酬福利水平和分配製度,提高教師工作基本條件和環境質量,以滿足教師對保健因素的需求;其次要更加關注教師激勵因素需要,包括改革績效目標管理體係,完善績效考核評價和激勵製度,建立教師廣泛參與的管理體係等,讓教師充分體會到提高工作績效內在的重要性、挑戰性、成就感和榮耀感,從而與學校建立深層次的心理契約。

5.加強高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必須以構建開放性人文環境為載體。高校人文環境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人文環境不僅能夠承載和反映出教師良好的思想規範和包括組織公民行為在內的行為規範,還可以影響到受教育者的品行,進而可以內化為受教育者的品格素養。建設良好的開放性高校人文環境就是要追求一種自由的、和諧的、開放的且具有創造性和獨特性的群體精神狀態,這就要求高校首先必須把人文環境建設作為實現其育人功能的一項係統工程,集思廣益,準確定位,科學規劃,形成師生普遍認可且符合現代教育理念的特色建設路徑。其次要重點建設好管理者與教師和學生間、教師與教師間以及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平台,實現學校管理充分體現民主和公平,教育思想和學術充分體現“百花齊放”,校園文化活動充分體現精品化、常態化和師生廣泛參與化。

參考文獻

[1]扶長青.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回顧與展望[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28(5):98-100

[2]邸燕茹.大學文化的內涵、特征和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13,221(4):61-64

[3]霍夫斯坦德·G.尹毅夫,陳龍,王登,譯.跨越合作的障礙:多元化與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4]張昊.價值引導:高校教師發展製度的核心理念[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9):67-69

[5]黃正平.培育當代教師核心價值觀:基本原則與路徑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227(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