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作者:馬帥
反恐電影從什麼時候出現的?是從恐怖大亨在世貿中心燃起火焰的那一天嗎?這個問題,也許很難輕易解答。記得在歐洲中世紀,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上帝能創造出一塊連他自己都舉不起來的石頭嗎?”——這就是“全能上帝悖論”。它所揭示的不隻是話語邏輯上的矛盾,更是價值觀上的困境。
很多人喜歡站在正義或者非正義的角度來闡明對恐怖主義的立場,當然這沒有錯,審視正義並不難,並沒有全然的正義與邪惡:恐怖分子行為邪惡,部分卻來源於西方侵占者。而西方侵占者也並非全屬魔鬼。中世紀的阿拉伯人,並不因為站在自然資源之上,便擁有了資源……這是2010年的電影《戰略特勤組》所衍生出來的疑問。
而在俄羅斯電影《風暴之門》裏,是非曲直顯然不如《戰》詭辯,倒是和那部《拆彈部隊》有些相似,這部“主旋律”的電影主要刻畫了俄羅斯士兵的英勇善戰,而對於戰爭甚至於人性本身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深入討論;而同樣刻畫英勇善戰的《敢死隊》裏,純爺們的肌肉顯然是投反對票的唯一途徑。
電影《活埋》在另一個側麵展現了恐怖主義為何稱為恐怖,從來沒有如此少的演員在如此狹小的空間以如此可憐的道具折磨著如此多的觀眾:人在黑暗、幽閉、令人窒息的困局中苟延殘喘,掙紮求生,而僵硬的體製、自私冷漠的人際關係顯然比恐怖分子更令人不寒而栗。……也許在反恐為名的戰爭旗幟下,加減乘除也許可以算出最佳利益,卻不能讓所有的人平衡良心。盡管正義與道德來自於良心。
◆《戰略特勤組》
簡介:前美軍特種部隊炸彈專家史蒂芬正走向一條危險之途,作為一名穆斯林,他不滿美國對待阿拉伯國家的政策,於是策劃發動恐怖襲擊。他宣稱在三個城市中分別安放了三顆小型原子彈,美國本土危在旦夕。FBI反恐部門女探員海倫·布洛迪負責調查此案,卻在緊要關頭發現軍方以及一個神秘部門介入其中……
◆《活埋》
簡介:在這部黑色電影中,一名在伊拉克被人綁架的承包商,醒來後卻發現自己被裝進一個棺材,活埋在沙漠深處。他手邊隻有手機、蠟燭和一把小刀。比起同樣是獨角戲和類似密室的《127小時》,《活埋》的劇本和表演都堪稱典範,幾乎完全摒棄了形式,百分百靠創意和故事把觀眾釘在椅子上。
◆《敢死隊》
簡介:其貌不揚的退伍老兵巴尼·羅斯生活在城市的某個角落,事實上他卻是一支特種兵的領袖,其麾下雲集了一眾高手。正所謂藝高人膽大,隻要酬金給足,再危險的任務也敢接。這天,來自中情局的教堂先生聯係到巴尼,雇用他們前往位於南美的比萊納島,鏟除與美國政府作對的獨裁將軍加爾薩……
◆《風暴之門》
簡介:2000年,俄羅斯發動的第二次車臣戰爭進入掃尾階段,俄軍攻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其中,有一股車臣非法武裝分子被俄軍包圍在阿爾貢峽穀,他們企圖劫持平民逃出邊境。此時,俄76空降師屬104近衛傘降團第2營臨危受命,封鎖敵軍。其中,多羅寧率領的作戰小分隊,接到的命令是便是在在四麵環山的阿爾貢峽穀阻擊叛軍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