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林感激萬分,他先到附近的村裏找到了父親和保育院長,讓他們上了六十馬力的前車,然後他駕駛著自己的破車跟著進了縣城。
兩天後,陳啟林在城裏的東方紅農機修造廠修好了那台拖拉機,然後,他滿臉滄桑地把它開回了家。在回家的路上,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車賣了,心想,不能再幹這一行了。
到了初冬,又有人來買車了,但此時全國的鋼鐵掉價,車行也跟著掉價,買主隻給兩仟捌佰元錢。這時陳月生也不阻攔了,結果,陳啟林以少賣兩仟元再加上他花掉修車的錢,前後一共將近三仟元的損失賣掉了這台拖拉機。賣車的錢隻還上一少部分的貸款,剩下的那些債,隻好靠張舒馨養豬和陳啟林找個地方上班來還了。
而這個時候陳月生和江俊英承包的廠子也正好缺人,陳啟林索性就到父母的工廠裏學起技術,幫著父母維持起工廠的生計。陳啟林心靈手巧,進工廠沒幾天就學會了電焊。對於鉗工之類的活兒,他不學自通,拿過來就能幹。惟獨車床加工的活,他不學不行。於是,他在母親的指導下,很快也掌握了簡單車工加工技術。但他並不滿足,他又抽空去了縣城的新華書店,買來有關車工和其他工種的書籍,開始攻讀和實踐。結果不到一年的功夫,他就掌握了中級車工的加工工藝。
在清水鄉,他的技術水平已是全鄉第一,別人加工不了的活兒,拿到他這兒,他保證二話不說就能幹。什麼發動機的活塞鋼套,車軸,車套,車皮帶輪和各種螺紋等,甚至人參地裏用的地槍上的小小炮台,他都能加工。他父母承包的這個廠子,由於他的加入,生意又逐漸地火了起來。
工廠的生意興隆起來,自然那錢也掙得多起來,但陳啟林並沒有過多的收入,他隻拿他上班的工資,其餘盈利都歸父母所有,於是這期間就又有了不公平的現象。
陳啟林焊個鐵床自用,父母要扣他的材料費和工錢。而陳啟城和呂彩娟看好了也要焊,父母就白給焊。陳啟林焊個浴池要自用,父母又扣了他的材料費和工錢。而陳啟城和呂彩娟又看好了也要焊,父母又是白給他們焊。
後來陳啟城在農校給聯係了焊製鐵床的活兒,陳啟林和爹爹幹了一個多月。結果,陳啟林隻拿了加工費的一個小頭,他的爹爹和哥哥拿了大頭。因為,他們說這活兒“需要答謝人情”。這陳啟林能理解,因為通過關係聯係的活兒,得向人家表示感謝,不能白用人家。當然,他陳啟林也不能讓他的哥哥白給聯係,掙多掙少的,都是自己家裏的人,他不爭。
可這個像是被抓勞工一樣的陳啟林,他也不知道這樣幹,得幹到什麼時候是個頭。他沒有怨言但心裏也不情願,畢竟他身上還背著很多的債務。
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機遇來了。
在一九八七年的春天,鄉裏主管工業的領導看中了陳啟林,聘請他為技術員,帶他出外考查一個新項目。因為鄉裏正準備重新組建鄉木製品廠,要生產人工合成菜墩。這就讓陳啟林的命運又有了一個新的轉機,從此,他開始了工廠裏的技術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