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讓他感到遺憾的事是,他的數學卻學得不好。由於從小到大災難不斷,致使他多次休學,特別是到了中學時期又遭受了嚴重的手臂骨傷,所以有關數學的基礎性知識他沒能銜接得上。而更主要的是,他在初三的數學課堂上經常被一個數學老師歧視,而且還經常遭受那個數學老師冷嘲熱諷的貶低和打擊。那個數學老師,動不動就借提問之機當著全班同學的麵指著陳啟林陰陽怪氣地說:“你學不好數學,你就啥也不是。你學不好數學,你將來就寸步難行!你語文學得再好能怎麼地?你還能成為一個作家?你還能當上一個記者兒?!”
為此,陳啟林非常反感,覺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屈辱。因為,不是自己不想學,也不是自己不努力,可那沒有打好基礎的數學讓他在上高中之前的數學課堂上,是怎麼也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尤其那代數、方程之類的,讓他一聽就迷糊,他覺得那比外語還難學。所以,在那個數學老師不斷地諷刺和挖苦下,他產生了逆反心理,對這難以學懂的數學幹脆就放棄不學了。因為他認為,學不懂為啥還要為此浪費時間,還不如在數學課上學點別的。從那以後,他就再也不去聽那些狂言亂語。可結果是,數學和其他的理科知識他都沒有學到位。
很快,全縣報考國辦中學的統一考試開始了。考試分文理科兩個考場,陳啟林報的是文科,他走進了文科考室。他接過試卷,輕鬆地作答。最後他是自我感覺良好地交了答卷,然後他就隻等錄取入學。
然而生活卻總是讓陳啟林不順,考完試之後,他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別人陸續拿到錄取通知書快要上學了,他也沒有接到那個錄取通知書!為此,他急了,因為他堅信自己是不會落榜的。在這次統一考試中他答得怎麼樣,他自己心裏有數。而那些接到錄取通知書的同學平時學得怎麼樣,他也是了如指掌。那些被錄取的同學學習成績,有的和他相當,有的要比他強,但他們當中更多人的平時成績,要和他陳啟林的成績相比,那可是差遠了。因為陳啟林平時輔導幫助那些同學時,非常了解他們。
“他們都能被錄取,我怎麼能會落榜呢?”陳啟林不服。
於是他去找同學想了解情況,但結果是,他找到的同學不理他。他再去學校找老師,而老師也非常冷漠地說不管,說那是他自己的事兒。等他回到了家裏,家裏人又說他不爭氣。就在這一天之內,他麵對了所有這一切。突然他領略到了人世間的勢利和無情,他的心裏特別窩火。從此,他那歡快活潑的性格,一下子就變成了憂鬱自閉,他開始茫然了。
孤獨的他經受不起這種失學的打擊,他決心去縣城查個究竟。於是,他在不怎麼會騎自行車的情況下,自己借了一輛自行車,開始向遠在一百六十華裏的縣城那所重點高中奔去。
這是他失眠了一夜之後所做的決定。從此,他不再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