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當年有些所謂“靈活”的人,會偷摸的到生產隊的地裏或是別人家的自留地裏去解決挨餓問題,可陳啟林的母親卻從來都在教育著她的孩子決不能那麼做。就是窮死,餓死也不能偷取別人家的東西。江俊英說這是道德問題,缺啥也不能缺德。到任何時候手腳都要幹淨,要堂堂正正地做人。陳啟林遵守了這個道德原則。這在別人看來也許會認為他“傻”,可他卻不那麼認為。所以,陳啟林從小就做守法公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努力地改變著自己的貧窮麵貌。他養成了吃苦耐勞,潔身自好的好品質。
兩天之後,陳月生從縣城裏回來了,他弄到了一小袋玉米麵,這一家人總算又能熬過一段日子。
由於江俊英和陳月生都是有文化的人,又都在大城市的國家重點企業裏工作過,所以深知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在他們家裏那麼貧窮困苦的情況下,他們仍然供養著孩子上學讀書。那時村裏的鄰居和親戚及生產隊的幹部們,曾多次勸阻陳啟林的父母說“家裏那麼窮,還供孩子念什麼書,不如早點讓孩子下來放豬喂牛,幫你們掙點工分,省得受大窮”。可是陳啟林的父母卻堅決反對這種觀點,他們一直堅持供著孩子上學。江俊英說:“窮了身子不能再窮了腦子,沒有文化長大了也沒有多大出息。人要是有了文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用上。”陳月生和江俊英兩口子就一直這樣地撐著。
為了孩子上學這事,以前陳月生還曾經打過陳啟林,那是在陳啟林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因為他們家裏一貧如洗,陳啟林的身上穿的破衣濫衫的被很多人鄙視,所以有的同學總是欺侮他,經常打他,使他不能安心學習。為此,陳啟林在別人的長期欺壓下,他不想再上學了。他回到家裏跟媽媽說;“我不想念書了,他們總欺負我。”江俊英一聽此話,非常生氣地說“人窮不能誌短,你趕緊上學去!”陳啟林不聽,氣得陳月生就把陳啟林從家裏一直往學校拖,連踢帶打地拖出了五十多米遠,結果陳啟林被打得不能動彈了,使他大病一場。但最後,等他病好了還是被父母送回了學校讀書。陳啟林知道父親當時打他是恨他不爭氣,但他覺得自己委曲。不過,通過他父親的這次暴力之後,陳啟林從此增強了他的反抗意識,他決心以後不再忍受任何人的欺侮了。
為了能讓孩子們上學讀書,陳啟林的母親省吃儉用,挨餓受凍。她為了給孩子交幾塊錢的書學費和買上學用的鉛筆紙本,常常要帶著孩子翻山越嶺地把家裏攢下來的雞蛋鴨蛋和鵝蛋拿到煤礦上去賣幾個錢。而她自己卻不舍得亂花一分錢,有時,趕上中午回不到家,她在外麵也不吃飯,她會餓著肚子在回家的路上再去挖山野菜,拿回家去熬湯喝。
度過了夏季,又來到了秋天。此時又到了采集中草藥的好時節。陳啟林為了掙點零用錢,以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他又開始利用節假日上山去采集中草藥。挖桔梗,細辛,串龍骨,和龍膽草等。細辛和龍膽草,挖回來曬幹就可以賣,可桔梗和串龍骨在曬前需要粗加工。所以,陳啟林每當上山采到了這些中草藥,就拿回家清洗,扒皮,而且串龍骨還要去須剪成段兒,然後再把它們晾幹。盡管采集中草藥很辛苦,但能賣點現錢,除了給自己買上學的文具用品之外,還能貼補家用,所以,這也是陳啟林非常樂意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