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我們來談談錢吧!(1 / 3)

孩子我們來談談錢吧!

每期必有

作者:劉海蘭

該如何開始跟孩子談錢?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你肯定知道要有意識地讓孩子開始簡單識字,背誦詩歌,認識英文字母,做簡單加法。對了,就從這裏開始:讓孩子數錢,用真錢做簡單加法。去銀行換一些一元的新硬幣,然後在地毯上與孩子一起擺著玩,一邊玩一邊數數,通過實物加減法讓孩子開始認錢,知道錢是可以用來加加減減的,然後再開始跟孩子玩簡單的買賣遊戲,讓孩子了解錢的作用。這時候的晚間故事,就可以是:“小熊幫斑馬叔叔打掃衛生,賺了2元錢,媽媽說他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於是他用1元錢買了一塊蜂蜜糖,回家後,他把另外1元錢放進了存錢罐,想攢起來,因為等攢到10元錢的時候,他就可以買一個漂亮的皮球了。”讓孩子了解到靠自己的勞動可以賺錢,有了錢之後,錢可以用來買東西,也可以存起來……

談錢,最關鍵

要讓孩子懂什麼?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時期,跟孩子談錢,能讓孩子收獲的內容不一樣。孩子兩歲半時,跟孩子談錢,是讓他先從實物上認識錢,知道錢可以用來買東西,建立算術和錢之間的關係,不要小看十以內的買賣遊戲,它可以為孩子將來數學思維的形成打下紮實的基礎。當孩子三歲左右,我們要告訴孩子不同數量的錢可以買不同的東西,錢是需要好好保管的。孩子五歲左右時,我們要告訴孩子錢是需要通過勞動和智慧賺取的,小孩子表現好也可以得到物質獎勵,這些物質獎勵就是父母或老師拿錢買到的。這時候,要開始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了,要讓孩子懂得錢與生活的關係,養成正確的消費觀:比如量入而出、購買非日常必需品要有計劃有控製、財富是需要積累的、要有儲蓄的概念。這個階段一定要逐漸幫助孩子不斷增長財商,讓孩子嚐試著自己當家,給孩子充分提供跟錢和財富有關的各種社會實踐。從和孩子談錢開始,我們就要明確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樹立屬於他自己的正確的、積極的金錢觀。

什麼是積極的金錢觀?

對於孩子來說,僅僅擁有正確的金錢觀還不夠,還要擁有積極的金錢觀,因為無論是整天忙於工作賺錢的父母,還是越富越摳門的財富人群,大多數孩子接觸到的成人的財富觀,都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負麵因素。所以,一方麵我們要引導孩子不斷提升財商,做自己人生的財富的料理大師,另一方麵,我們又要引導孩子讓他認識到金錢不是萬能的,不必把錢財看得過於重要。我們要教孩子“隻做金錢的主人,不做金錢的奴仆”,過簡單生活,不奢靡浪費,錢不在多,知足常樂;告訴孩子人活著除了賺錢、花錢,還有更多的樂趣,比如讀書、聽音樂、看電影、享受烹飪和品嚐美食的過程、彈琴、跳舞等文學藝術體驗。錢沒了可以再賺,但如果良心和信譽沒了,就無法立足。金錢總是跟你的付出相關,目前社會發展趨勢是,智慧結晶比體力付出得到的財富回報更多,所以說知識和能力決定財富。

屬於他自己的金錢觀,意味著什麼?

很多媽媽嘮嘮叨叨,孩子越大,越覺得孩子不聽話,尤其是在花錢方麵。希望孩子什麼都順從自己,其實這樣並不好。因為孩子所有對金錢的體驗都是一個過程,不能以年齡作為衡量孩子財商成熟度的唯一標準。在孩子還沒有形成屬於自己的金錢觀之前,他所有的行為都是在摸索,隻有放開孩子的手腳和心靈,讓他自己去想去做,在不斷的小錯誤中修正自己,才能真正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金錢觀。但凡這個時期媽媽們介入過多,孩子很可能就會順水推舟地依照媽媽的意願行事,這樣反而無法鍛煉孩子自己獨立思考、選擇、解決錢財問題的能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屬於孩子自己的金錢觀意味著在您的正確引導下,孩子對金錢和財富有著自己獨特的積極看法,並且擅於運用他自己的智慧,結合他所處時代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財富積累及合理的消費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