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來,如果不考慮可行性,北極熊冰雕活動想更有炒作潛力,就可以做一些小小的調整。比如,可以請明星參與雕塑一些簡單的部分,還可以將整塊冰變成血紅色以提升視覺上的刺激,也可以把北極熊做得足夠大以創造媒體需要的“最”字。
2.大眾參與
關燈一小時比冰雕北極熊更容易炒作,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關燈一小時很容易讓大眾參與。雖然媒體的傳播對炒作很重要,但是大眾的熱情帶來的傳播力是任何媒體都無法企及的。
我經常舉的例子就是,如果你參與了一項有趣的活動,你必然很興奮,很希望講給朋友聽。如果你講給兩個人,這兩個人參與後再講給兩個人,10次循環下來,就會有2000個人參與了活動。20次下來,這個數字是200萬!30次下來,就比全中國的人都多了。
所以,任何活動都應該充分考慮和大眾互動,讓大眾參與,降低大眾參與的門檻。冰雕北極熊活動從誕生之初就免不了這個硬傷,這也大大限製了活動的傳播力度。
3.抓住意見領袖
無論你是否喜歡蘋果,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品牌毫無疑問是蘋果。當蘋果粉絲們冒雨熬夜排隊,就為了買到最新款的、價格遠高於競爭產品的iPhone手機的時候,炒作的機會就來了。每個品牌都可以創造一次這樣極致的炒作機會,但是蘋果最難得的就是能不斷創造這樣的故事,不斷炒作,這才是蘋果無法被複製的傳播優勢。
蘋果絕無能力自己組織這麼持續而頻繁的炒作,這個品牌能不斷炒作的秘密在於它的粉絲質量。蘋果的粉絲不僅忠誠,而且足夠有影響力。無論是否富有,蘋果的粉絲經常都是最活躍的一群人,可以輕易獲得周圍朋友們的追捧和效仿。這和蘋果本身所屬的行業有關,想當年穀歌也曾受到同樣的待遇。如果你不幸在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你的忠誠消費者隻會聽不會講,那麼你可能需要請一些意見領袖體驗你的產品,然後變成你的又會聽又會講的消費者。
4.社交媒體
互聯網出現後,人們發現最適合炒作的媒體就是互聯網,因為互聯網傳播速度最快,炒作成本也最低。不過,就算在互聯網中,炒作也有三六九等。
過去,一說炒作就是BBS,網絡水軍們像老黃牛一樣奮鬥在發帖第一線,直到今天也有他們的炒作價值。但是,隨著企業越來越重視意見領袖,博客和博客圈成為炒作中必須出現的角色。
不過,互聯網社交媒體出現後,人們又發現即使互聯網炒作平台也分三六九等,社交媒體之前的一切互聯網平台在炒作中都淪為社交媒體的配角。雖然BBS和博客在今天也仍然是炒作的必要部分,但是社交媒體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的瀏覽量,以及社交媒體上聚集的高度活躍的用戶和彼此更緊密的信任關係,使BBS灌水變得相形見絀。一個故事可能源於一篇博客,或者天涯上的一個帖子,但是最終能否炒作成功,則要看它在新浪微博、開心網、人人網、豆瓣網這些社交媒體上的表現了。
做到100分
如果一個想法不能成為大創意,隻有60分的潛力,那麼即使將其潛力全部挖掘出來,也就是60分。但是,如果一個想法可以被稱為“大創意”,那麼你稍微想想,就能達到80分。這樣比較下來,人們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有了一個“大創意”,但是卻停留在80分。相對於多數平庸的想法,80分已經是很可以滿足的分數了。
但是,我會要求團隊做到100分!不是因為我偏執,而是因為80分和100分差別很大!
正如我們所說的幾何級數放大效應,如果炒作隻是經過一次循環,80分和100分之間的差距隻有20%。但是所有炒作就是在聽眾中經過無數次循環達成的效果。那麼,經過10次循環之後,80分和100分會差多少呢?差10倍!而通常一個能稱得上炒作的傳播過程可能需要經過20輪傳播,差距多少呢?100倍!經過20次傳播,100分和80分的效果就差了100倍!
寫完這些,我突然發現,我簡直愛死“炒作”了。如果你翻開一本優秀的市場營銷學教科書,看到那些理論,你會發現,其實這本書完全可以叫做:“炒作學!”(作者:Email: [email protected])最精彩的創意更應該隻需要說出一句話就好。如果客戶給我們5分鍾,那應該是非常仁慈的了,因為普通大眾根本不可能給我們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