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離職,黃光裕全勝

——日前,國美電器董事長陳曉辭去董事局主席,由大中電器創始人張大中接任。孫一丁也不再擔任執行董事,但留任行政副總裁。這意味著去年8月黃光裕在獄中所提的五項提案已全部達成,大股東在國美股權大戰中取得了勝利。另悉,國美日前提出2011年要開480家新店的目標,創下曆年新開門店數量之最,顯示了今年將全速擴張的戰略趨勢。這與陳曉一貫的穩健作風相違背,轉而走向了黃光裕的戰略思想。

星巴克向寬泛產品和渠道延伸

——不久前,星巴克正式全麵啟用新標誌。這並不僅僅是標誌的更換,而是市場戰略的改變:為了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它開始將業務延伸到更寬泛的產品和渠道上。據悉,自4月開始,星巴克Via免煮速溶咖啡將在中國大陸、中國港澳台的星巴克門店銷售,而且不久還將在便利店、酒店、超市銷售。有觀點認為,此舉就是為了叫板雀巢,然而,星巴克的優勢和經驗在於零售門店,超市渠道並不是星巴克的專長,預期並不樂觀。

屈臣氏自有品牌銷售占比提升

——近日,屈臣氏的自有品牌商品體係進一步升級,包括屈臣氏自創品牌、OEM商品以及獨家代理品牌,商品共計超過2000種,其銷售占比已從此前的10%提升至15%。這意味著屈臣氏在和品牌商、代理商的博弈中話語權將進一步增強。業內分析,屈臣氏自有品牌之所以能不斷擴大比例,緣於這些商品獨特的定位,以及牢牢把握住了消費者的需求,甚至部分商品填補了一些市場空白,從而在業界打出了名氣。

義烏小商品經營商麵臨“洗牌”

——外貿的逐漸複蘇,使義烏小商品市場重現繁榮。但這次繁榮並沒有拯救義烏小商品經銷商,麵臨大範圍的成本上漲,義烏小商品市場可能將麵對比金融危機更加嚴峻的考驗。目前,受成本價格上升影響最大的是服裝、紡織品行業。專家稱,在高成本時代,轉型調整是當務之急,向集產品創新、品牌彙聚、展示交易、價格形成、行業標準輸出、貿易規則製定於一體的綜合競爭模式轉型是關鍵。

品牌與資本將撬動中國時裝產業的興盛

——作為最有啟發性的時裝產業論壇之一,艾康尼斯中國時裝產業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辦。論壇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共同探討中國時裝產業的走向,並最終達成共識:未來,中國時裝產業的興盛發展將由品牌與資本撬動。主辦方艾康尼斯中國公司總裁曹穎惠認為,很多中國時裝營運企業的生產與渠道建設已經非常成熟完備,卻極其缺乏創造品牌和管理品牌的經驗,與優質國際品牌的合作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良策。

服裝業集體漲價

——近日,李寧計劃“提價幅度將達兩位數”。匹克、安踏,以及國際品牌耐克等也都明確表示要提價。不同品牌每年一定比例上調價格並不鮮見,但集體價格上漲卻很罕見。除去原材料上漲因素,高額的品牌推廣成本或是品牌價格上漲的另一要素。對於大企業來說,“價格上保證高進高出就可以”,目前各大企業的訂貨量在提價後不降反升。但對於一些規模較小、品牌影響力較弱的企業來說,成本上漲卻足以致命。

日化行業迎來行業性整體漲價

——4月份前後,因聯合利華、寶潔等日化用品企業普遍性提價,導致全行業的連鎖反應,平均漲幅高達10%以上!該消息引發輿論對集體漲價是否涉嫌壟斷的關注。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曾錫文表示,因原材料平均上漲了40%左右,直接帶動日化用品成本增加約20%,“以往都是一兩年間通過推出新產品的方式提價,現在是迫不得已才直接提價的。”“一些小企業早就撐不住了,隻是大公司產品不漲價,小公司也不敢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