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氏兄弟事業達之後,收到宗親家信一封,提及宗祠頹敗、亟待解決事項,當即慷慨解囊,把祀奉列祖列宗的栗氏大宗祠裝飾一新,使祠堂更加寬敞、明亮和莊重。
栗氏大宗祠結構嚴謹、氣勢非凡,主殿及其兩側殿均飛簷翹角,群龍盤脊。
宗祠坐落在青山村的河穀盆地,四周群山疊翠,風景秀麗。宗祠共有有大廳二棟、大客廳二十六間,住房一百零四間,占地五千六百平方米。
院中蒼鬆翠柏,肅穆幽靜,山水相依,香火甚旺。
祠堂大門由能工巧匠設計,兩旁為巨大的大理石柱,上麵鐫刻一副金字對聯。
大門前麵是用鵝卵石鋪成的金菊狀圖案的大坪,大坪前麵是一個半月形的池塘,池中微波漣漪,遊魚戲水,琪花瑤草,點綴其中,美不勝收。
佇立門前極目北望,但見層巒疊嶂,滿目蒼翠,山峰如練,宛若一條蒼龍飛舞,雄起一方,氣勢恢宏,無不令人心中激蕩。
當年在修繕和裝飾栗氏大宗祠的同時,栗氏兄弟再度解囊,在宗祠旁邊建起了一幢名為“宗親閣”的六層大樓,大樓按照酒店式公寓設計,一切設施應有盡有。
為了保護和管理栗氏大宗祠和祖屋,栗氏家族專門成立了九人組成的宗祠管理委員會,日常負責宗祠、祖屋的巡檢、養護、修繕等工作。“宗親閣”除了一、二層供管理人員居住外,其它樓層全部為來自全國各地追根朔源、參拜祖先的宗親居住,祭祖時也作遠地裔孫的食宿之所,一切費用全免。
這次回來,栗氏兄弟決定,家人和隨行人員必須全部住在宗親閣,以表達對祖宗的敬仰和愛戴。
他們一行十二人住在宗親樓的第六層。
從房間的窗戶望去,宗祠、祖屋全景盡收眼底,一覽無遺。
靈堂設在栗氏大宗祠的主殿正中央。
栗板真、栗板探兄弟在這裏以最隆重的方式,為母親舉行最後的告別式。各路親朋好友、父老鄉親、社會各界代表等紛紛前來靈堂進香,祝願老人一路走好。
栗氏全家男女老幼披麻戴孝,對前來吊唁的人一一跪謝。
按照當地風俗,栗氏兄弟眾親必須在靈堂守靈七七夜。
到了第三,看到車苗、闕妮和栗翰青、栗翰梅姐妹倆倦容滿麵,嗬欠連連,栗氏兄弟征得了族中長輩的同意後,就讓他們先去睡了,隻留下兄弟倆在靈堂陪伴守候。
接連幾的奔波和應酬已經使車苗、闕妮疲憊不堪。她們回到房間,一邊伸著懶腰,一邊監督孩子洗完澡。把她們安頓好後,她們才去洗漱了一番,換穿了睡衣,帶著濃濃的倦意,一躺下就沉沉睡了過去。
栗板真、栗板探兄弟一左一右,分坐在供桌兩邊的藤椅上,凝視著靈堂上方母親那帶著慈祥笑容的遺像,靜守著她的骨灰。
供桌上香燭高燒,縷縷煙柱嫋嫋上升,在靈堂上飄飄蕩蕩,繚繞不去。
不知過了多久,兄弟倆再也抵擋不住濃濃的倦意,竟自昏昏睡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