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公安部八局外賓處:外賓警衛
2012共和國史上的紅牆衛隊
(編輯/綠茶)
1953年夏季,公安部八局四處的成立,標誌著外賓警衛工作機構的正式形成。在新中國眾多外交大事上,都活躍著外賓警衛的身影。
隨著新中國的成長壯大,各國賓客來訪、專家來華工作的情況也漸漸多了起來。此時,來華交流與援助的外國專家也是外賓警衛的重要對象。因此,負責安全保衛工作的政保一隊,就增加了外賓和專家的安全保障和護送任務,由此產生了一群新的保衛人員——外賓警衛。
當時,中央軍委聘請的專家多是蘇軍軍官,軍銜高的甚至達到上將級別。因為常和蘇聯的來賓打交道,彼此在一起的時候,中方警衛人員就跟他們學習了一些俄語,例如“打哇列士”(同誌)等簡單的詞句;並用掌握的隻言片語,加上用手比劃,進行相互間的交流。
最初一段時間,警衛人員由於掌握的詞彙太少,並且是一知半解,鬧了不少笑話。
1953年3月初,時任中央警衛師政保一隊隊長的鄔吉成和同事李樹田,護送蘇聯歌舞團到外地演出,就在乘坐火車的旅途中,廣播裏傳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車上的無論是蘇軍演員,還是中國相關演出人員,無不感到悲痛萬分。
當蘇軍的一位軍官反反複複說:“我們的領袖斯大林逝世了。”李樹田想告訴他自己也已經知道了這一噩耗,可所掌握的詞彙太有限,因為在俄語中,“明白”、“知道了”、“是的”等意思的表達,也可以說“好”,所以他就以“哈拉紹、哈拉紹(俄語‘好’)”回答。
那位蘇聯軍官一聽就火了,因為他也學會了幾個中文詞彙,便大聲嚷道:“什麼哈拉紹,哈拉紹?我們的領袖逝世了,你卻說‘哈拉紹’?”看見蘇聯軍官怒氣衝天的樣子,李樹田感到莫名其妙。
直到翻譯來,李樹田才知道自己把意思表達錯了。翻譯連忙向那位蘇聯軍官解釋,說這是語言誤會,並非認為斯大林的逝世是好事,才使那位蘇聯軍官怒火平息。
隨著與我國建交的國家越來越多,外國首腦來華訪問越來越頻繁,外賓警衛工作開始有了專門建製的必要。
1953年夏季,公安部決定在八局下麵設立第四處,即外賓處,首任處長肖高,副處長白浩然。公安部八局四處的成立,標誌著外賓警衛工作機構的正式形成和警衛工作日趨正規化。
外賓處下設4個科,負責來訪外賓警衛任務的一科任務最繁重,人員也最多,有二三十個人,大都是警衛一師的人。
1954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周年紀念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率領龐大的政府代表團,應邀來華參加盛大的國慶活動。
國慶慶典結束後,中蘇兩國政府首腦就蘇軍從旅順和大連撤軍等內容,進行會談。中蘇兩國政府經過幾輪會談簽訂了協定:中國政府考慮,為確保在1955年5月31日前蘇軍全部從旅順和大連撤軍,在武器移交方麵作出讓步,將大批即將退役的破爛武器裝備有償接收。
協定簽完後,赫魯曉夫知道旅順口軍港的移交已經不可逆轉,但他又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世界五大軍港之一的旅順口軍港,於是向中國領導人提出了建立“中蘇聯合艦隊”的要求,並親自來旅順口軍港考察。
1954年10月9日,旅大市(今大連)市委接到北京的密電,說10月13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一行要到旅大訪問。北京方麵強調接待要熱情,行動要保密,保衛要安全,不得進行媒體報道。
旅大市委接到通知後,即召開了緊急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旅大市接待的第一位重量級外國政要,而且是蘇共一號人物,一定要作好萬全的準備。公安部外賓處也派出警衛人員,事先來到旅順口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