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淘寶村:網商時代的刨富經(3 / 3)

單個網商的力量有限,即使能做好網絡營銷,也不一定能管理好自己的供應鏈體係,或是開工廠做好自己的產品。但在青岩劉、沙集這樣的淘寶村,除在“網商”這一名詞下的模式創新外,針對某一行業產業鏈上下遊進行的縱向創新也是淘寶村發展的方向之一。沙集鎮東風村村民沙俊超看到了家具配件的商機,專門給家具廠供應五金配件,每月銷售額也有幾萬元。物流是發展最明顯的下遊產業,王為銀3年前起開始做物流快遞,現在已經有40多個工人、4輛卡車。東風村僅EMS一家,托運郵費收入從前幾年的幾百元猛增到2010年前三季度的500多萬元。

農民網店自身也在不斷地發展,部分農民網商已經從賣農產品、土特產的初級階段,發展到聯係當地工廠,采取品牌分銷代理、代發貨、委托加工等多種形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農村網民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010年6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1508萬,占整體網民的27.4%,半年增幅為7.7%,這也為網商在農村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淘寶村”模式可否廣泛複製

中國整體經濟形勢發展和消費習慣逐漸發生的轉變,農村電子商務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中開始點燃了變革的“星星之火”。“沙集模式”或將成為未來中國農村經濟變革的一粒火種,因為這種轉變的外部環境已經逐漸具備。

從外部環境來看,三方麵的因素讓“沙集模式”在全國複製的機會全麵增強:首先,多年來農村信息化的建設,已經讓中國許多地方的農村具備了一定的硬件條件,從寬帶網絡的建設、到交通及通信設施的完善、家電下鄉和電腦下鄉等一係列政策,讓廣大農村地區有了上網進行“網銷”的基礎設施。其次,淘寶這樣的大型綜合電子商務平台的崛起也讓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可行性全麵增強,這裏彙聚了中國人數最多的消費群體,做生意不愁沒客戶;在淘寶開店無需成本,流程簡單,隻要一根網線,人人都能夠上網開店。再次,隨著農村城市化的發展,一批年青的外出務工人員開始從沿海發達地區返回鄉村,他們在發達地區受過電子商務的洗禮,了解開網店、做網銷的整體流程,個人素質也得以提升,這也為農村電子商務的全麵發展準備了一批高素質的人力資源。

互聯網讓信息傳遞的速度和覆蓋麵都大大增強,而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讓商品交易變得簡單直接,網線的一端連著工廠,網線的另一端就是消費者。在中國的農村,有太多的優質、低價的農產品和特色商品,在傳統經濟模式下,他們隻能賣給批發商或是到自由交易市場去銷售,但隨著網店的興起,四川青川的黑木耳能直接通過網絡銷售到北京的寫字樓,新疆的葡萄幹也能通過網絡銷售直接送到江浙居民的家中。當然,在這樣的銷售過程中,消費者付出的價格更低,農民網商賺的實惠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