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居高不下的離婚率中女性成了貢獻最大的群體。2011年據全國民政事業統計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全國就有46.5萬對夫妻辦理了離婚登記,比去年同期增長17.1%,平均每天有5 000多個家庭破碎,中國的離婚率已連續7年遞增,其中至少70%以上的離婚是女性提出的。
麵對如此之高的離婚率,曾有不少人質疑中國人還需不需要合法的婚姻家庭。一時間這種討論竟成了一些時尚雜誌的頭版頭條。多年來一直從事女性問題研究和婚姻、家庭教育紀實文學創作的我,覺得這除了是雜誌們為了吸引眼球的噱頭以外,別的毫無意義。曾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就鬧獨身、鬧自由的美國人,如今又崇尚起回歸家庭,渴望建立一個可靠安全的慰藉靈魂的歸所。而具有3 000多年優良道德傳統、曆來看重“生死相依,甘苦與共”婚姻觀的中國人豈能被同居論、不婚論、獨身論種種觀念所蠱惑?
然而,上述統計數字確實赫然在目。今年,我在心理谘詢室一周之內竟然接待了前來谘詢的8位離婚的女人,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
在我看來,當前的高離婚率,與當年美國人推崇的“性自由”判然有別。正相反,恰恰表明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婦女,在解決了衣食溫飽,獲得了女性的自尊自立之後,更加重視自己的婚姻質量;恰恰說明了,中國婦女所追求的是完美的婚姻,是更加溫馨穩定的家庭,如今,屬於女性的空間已極為廣闊,她們所要求的是體驗人生圓滿的感覺;恰恰證明了,中國婦女在迅速成長,她們懂得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明白了自己所能駕馭的又是什麼,從而獲得了在廢墟上重建美麗城堡的智慧。現代的女性因為麵臨更多的選擇而更加看重自己的權利。這是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是關於婚姻家庭可貴的文化覺醒,是我國社會更加寬容的重要標誌。
創作這本書,是因為我接觸了太多的成功再嫁的女人。看到她們今天健康、從容的狀態,幸福、美滿的婚姻,穩定、和諧的夫妻關係,你很難想象曾幾何時她們還是那麼的充滿挫敗感。離婚,使她們從曾經認為會一生一世不離不棄的婚姻中“出局”,被曾經愛得死去活來的男人“下課”。這種打擊讓她們幾乎失去了生的樂趣:沮喪、抱怨、咒罵、自暴自棄、懷疑一切,偶爾也有表現平靜而又理智的,卻滿眼是哀莫大於心死的深沉。總之那種頹喪的精神狀態讓人扼腕歎息。
的確,中國婦女在“從一而終”、“白頭偕老”的世世代代說教中浸淫太深,以致沒有多少人能夠自拔。
其實,婚姻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權利。過去的老舊婚姻,因為社會的封閉落後和人們傳統觀念的約束相對穩定;而現在的婚姻處在這樣一個每一秒鍾都在發生變化的時代,早已從一種相對靜態,轉化成了一種相對動態;人的行為、觀念包括生活習慣的開放,勢必會給婚姻注入越來越多不同的內容,婚姻在這時成為一種相互適應的過程。當激情消退,夫妻雙方隻剩下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消耗的時候,如果不懂得到創造,或者喪失了創造的能力,對這樣的婚姻適時地喊“停”,也不見得就壞到哪裏去。
於是,婚姻停擺。可走出婚姻的這些男人女人卻仍要繼續前行,因為生命在繼續,人生的舞台少了婚姻這一幕,就失去了太多的精彩。
於是,出現了那麼多再嫁的女人、再娶的男人,也就出現了那麼多成功再嫁的女人、成功再娶的男人。當我對成功再嫁這一課題進行研究以後,突然發現曾經有那麼多的成功女性,在她的生命旅程中不止一次地走過婚姻的紅地毯。我想,這可能跟女人的天性中追求完美與圓滿有關,也跟女性更善於在創傷中學習和成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