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麵對國際製造企業的回遷(1 / 1)

麵對國際製造企業的回遷

總編寄語

2012年3月以來,世界500強企業佳頓、卡特彼勒、耳機生產商Sleek Audio、玩具生產商Wham-O、福特公司等紛紛將大部分產品陸續從中國多家代工廠撤回本土生產。美國波士頓谘詢集團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設在中國的製造業代加工企業正在逐步回流到美國本土。國內成本上漲、經濟下滑、人才不足、行業變革等多重壓力雖然是跨國製造企業撤出的主要原因,但我覺得還需要認真思考更深層的原因。

自改革開放之風吹遍神州大地後,美國、日本、德國等幾乎全世界的加工製造業都轉向中國大陸。中國以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優惠的政策,吸引著全世界的企業紛至遝來,在短短的時間內以“世界加工廠”的身份站在了全世界麵前。國內不乏依靠一兩筆大單吃一年,甚至圍繞一個大單建廠投資、引進設備的企業,這樣的企業經營模式單一、競爭優勢薄弱、缺乏長遠發展的意識。當前在麵對國內成本上漲、經濟下滑、人才不足、行業變革以及國際製造企業回遷、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等多重壓力之下,國內製造企業需要痛定思痛。隻是“加工廠”身份不可能成為製造業巨人,創新和新價值創造才是發展之路。

現在,我們正生活在信息時代,處在信息技術的層層包圍中,信息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怎樣利用信息技術的巨大優勢降低生產成本,利用信息技術和海量信息在已經積累的加工技術基礎上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和生存力的機遇。這股信息化浪潮誰都無法回避。在信息技術促進下,我國製造企業在集成化、協同化方麵取得了一定成績,“精益化、敏捷化、服務化、綠色化”及“知識/技術創新”正成為當前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和製造業信息化發展的要點。

當信息技術逐漸融入人們生活時,也許企業還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企業的影響會如此迅速和巨大。當互聯網在實驗室出現時,也許還沒有人能說清楚它對普通人的影響,而如今,互聯網不僅僅應用在桌麵之間,互聯網已經移動起來,進入人們手中的智能終端。今天,有幾個企業能與信息技術隔絕?有幾個企業能與互聯網隔絕?有人說,今天隻有用互聯網武裝起來的企業才能生存的更好,隻有會利用互聯網的企業,會用互聯網進行創新的企業才能有明天。

如果我們繼續滿足於做缺乏創造力的製造業中心,“中國崛起”就不可能實現。歐美企業的回遷既是壞事也是好事。我們的製造企業可以將多年來積累的代加工生產經驗與信息技術提供的強大支撐相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便捷和海量信息數據,使“中國製造”真正成為“中國創造”。

機遇和挑戰同在,莫等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