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生“浮躁”情緒的形成原因及矯正對策(2 / 2)

如果我們回顧自己走過的一段路而感覺收獲甚微的話,那就說明我們曾經的方法不利於我們取得成績,我們就應該思考探尋新的學習方法。在這裏,我簡要介紹幾種方法,或許大家能從中得到一些借鑒。

首先,就是聽課要聽“懂”。這就要求我們在聽講時一邊聽一邊給自己講,隻有會講的內容才真正儲存在自己的腦海中。這樣,在練習運用的時候遇到問題,你就不再背誦上課時老師是怎麼講的,哪句話是怎麼說的,而是在思考自己對這類問題怎麼理解,這個問題應該怎麼回答,這樣,解答起問題來就好像從自己的大腦中抽取答案。

再就是做好課堂“旁記”。這是我在和同學們交流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個詞語,暫不論這種叫法是否科學。所謂“旁記”,就是在聽課時隨意準備一個記錄本放在課本的旁邊,如果老師講到的知識我們不能及時理解,就把它快速記在旁邊,不要為此耽誤時間影響聽下麵的內容;如果老師在講解新知識時用到了以前學習過的舊知識而自己對此掌握的不牢固而感到迷惑,趕緊把它記錄在旁邊,等下課後把這些知識徹底搞懂。這種做“旁記”的學習是積極的學習,事半功倍的學習。有時老師強調的重點並不是所有同學要學習的重點,而同學們最需要掌握的才是自己學習的重點。

總之,學習方法是具體的,因人而異。高中生應該相信一點:回顧曾經走過的一段路你充實了、收獲了,那其中就蘊涵著適合你的方法。

四、誇大自己的失落情緒,思想上表現出懶惰性

科學證明,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是有周期性的。同時,我們都生活在變化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短期的失落和低穀是難免的。在生活中不能客觀看待和分析各種機遇和挑戰,主觀誇大自己感覺的現象在高中生中屢見不鮮。

一次小測成績不理想,有的同學就開始怨恨“為什麼現在學習不好呢,這樣下去怎麼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呢……”,因此煩躁不安,覺得自己無可救藥,連續好多天情緒低落。小測成績不理想,靜下心來客觀分析一下具體原因到底是什麼,然後彌補過錯就可以了。教育學上有一句話“學生無錯”,我是這樣理解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不經意間走彎路的時候,發現過錯,揣著自己的過錯不放而為此遺憾消沉甚至肆意誇大自己的消極情緒是不可取的。關鍵是尋找和嚐試更有效的解決辦法改善現狀。

在心理教育過程中,我習慣讓學生思考對“想開”這個詞語的理解,我個人認為,“想開”這個詞語有兩層含義:一是想;二是開。有的人隻是在那裏想了,把問題想很複雜,由一件事聯想到與此有關無關的諸多事情,讓自己想得很煩躁,這同時也在誇大著自己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能說這個人沒有“想”,他真的想得很累,但是他真的沒有想“開”。聰明的人不僅思考問題,更注重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自己在“想”的過程中豁然開朗,達到“開”的境界,這就是人的大智所在。

心理學上有一種自我教育的方法,叫“精神對話法”,通俗地講也就是跟自己說話的意思。怎樣跟自己說話,決定著自己有怎樣的人生。消極抱怨的語言帶給人的是無力的感覺,伴隨著的是學習和工作的低迷期;鎮定積極的語言給人帶來方法和希望,伴隨的是充實快樂的人生階段。

高中階段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階段,是學習能力和社會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了解自我,接納自我,完善自我,這是高中生麵對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