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我讀到了初三,而將要麵對的中考將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在村裏,很少有誰家的孩子能考到城裏的高中,而那基本上意味著以後有機會考上大學,學習不錯的我可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於是,我更加努力的學習,我一定要考到城裏的學校去,我要給父母爭點氣,我要讓父母在村民們麵前可以驕傲的說:“我家思奪考到城裏的學校了。”
有準備,且還在不停努力的人,一定會收獲該有的成果。雖然分數隻比錄取分數線高了那麼一點點,但我終於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原州二中,這個市裏的第二重點中學。
在這裏,我想說一點教育的問題。
參加中考的時候,很多試卷上的題,我幾乎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根本就做不出來,幸好我的基礎比較好,但細想起來,這都是老師的問題。
在鄉下的中學,老師基本上就沒講過試卷上所遇到的一些大題,而作為這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我們不可能得到很高的分數,這是教育水平的問題。
但城裏的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並不比鄉下的孩子聰明,甚至有些還很笨,但他們的老師卻一遍遍的給他們講過無數類型的題,又天天做模擬試卷,而在中考的考場上,他們大多數如魚得水般,衝過了錄取分數線。
說到錄取分數線,這就更不公平了,因為原州二中的錄取分數線,麵對鄉下的學生要比城裏的學生高出五十多分。
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多數的鄉下學生根本不可能考到城裏去,或許,就是這樣的差別造就了一代農民的孩子還是個農民。
後來,做為剛進高中時,錄取的成績可以說是墊底的我,在班裏竟然考進了前三名,我才發現我之前想的是那麼的有道理,城裏的孩子真的並不比鄉下的強。但我的意思也不是說鄉下的孩子就比城裏的強,這都隻是每個人的宿命罷了,因為,每個人不可能選擇自己的出生環境。
原州二中的宿舍是有限的,根本滿足不了學生們住宿的需求。剛讀高中時,我借宿在城裏的一個親戚家,後來便和班裏的一個熟悉的同學在離學校不遠的地方租了一間狹小的屋子。那屋子真是要多小就有多小,除了一張木板床,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但它已經滿足了我的需要,因為我隻需要一個晚上能睡覺的地方。
和我一起租房子的同學叫代毅,而我倆經常開玩笑,我便稱呼他為“他舅”,而他稱呼我為“他妹夫”。
其實,這都是在口頭上相互占點便宜而已,因為我們這種稱呼在我們那叫完整的話,應該是“娃他舅”和“娃他妹夫”,任誰想想都能明白是怎麼回事。
剛到原州二中讀書的時候,那可是冬天,晚上睡覺那個冷啊。風呼呼的吹得那破木門都在晃動,而我總是和他舅抱在一起睡,隻有在這相互取暖中,我倆才能閉上眼睛睡著。
接下來的故事,是一段神奇的經曆,這讓我至今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