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香港外彙基金管理法的規定,香港外彙管理谘詢委員會是政府在動用外彙基金時最重要的谘詢對象,動用外彙捍衛港幣彙率當然是法定義務,但突破法定義務履行其他義務難道不需要事先征求意見麼?就算不需要委員會同意,至少聽取一下專家意見吧?
你什麼意見也沒聽取,直接就下令去做了,成功了你維護香港,失敗了你擔責?你下台就算是擔責了?你擔得起這個責任麼?
這是論壇上的主流觀點,那種堅定不移支持港府,認為隻要對香港有利,什麼辦法都可以用,頗有黑貓白貓氣勢的觀點,在香港論壇上不是主流——香港人此時還是相當講究程序正義的,與內地大異其趣。
下午兩點多重新開市時,包括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在內的香港外彙管理谘詢委員會委員終於接到了任誌剛請他去金管局商議的電話,但等委員們抵達金管局後,他們並沒有召開電話,而是被變相軟禁了個時:任誌剛既不和他們交流,也不讓他們打電話出去,更不允許他們出門離開。當然態度還是很客氣,香煙、冷飲、茶點樣樣不缺,報紙雜誌電視收音機也全麵供應,金管局變成了大型的下午茶中心。
四點鍾收市後,任誌剛終於露麵,向各位委員解釋了政府動用外彙基金入市的緣由,並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同時為整個事態表示道歉:一方麵是為了保密;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不必要的爭議。
委員們雖然不是很滿意,但大體上還是顧大局、講道理的,認為非常時間政府入市也有充分依據:199年美國股市崩盤,美國當局先是嚴禁做空,後來又執行羅斯福新政,明事急從權。
隻有少數人詢問:如果外彙儲備耗光、救市仍不成功怎麼辦?可有其他預案?
因為香港儲備不過500億美元,還要保證聯係彙率製度和日常進出口,所以委員們比較擔心。
任誌剛沉默一下後道:“北京已經表態,他們還有近1500億美元儲備,可全力交給我們使用,我們需要多少,就可以動用多少。中央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
委員們全部傻眼了,良久才有人問:“確實麼?”
“特首和總理打過電話,有明確承諾!”
有這樣的底氣和承諾,大家就都放心了,明確表示支持政府的決策——算是貫徹了先上車後補票的程序節奏。
常浩深知,這件事的深遠影響不僅在於現在,更在於未來:
特首上台時信誓旦旦號稱的八萬五公屋計劃因為民眾強烈抵製而失效,後來又爆發連任“欽定”風波,在00年7月1日,這個慶祝回歸6周年的紀念日上,香港爆發50萬人大遊行,抗議房價下跌,要求港府救市、特首滾蛋——你當初能救股票,為什麼就不能救房價?隻救股市不救房市?明你當初動機並不單純的言論充滿輿論。
從邏輯上講,這裏確實不清:股票跌成渣,香港絕大部分中產階級不會有破產風險,因為股票大家是用閑錢買的;房子跌成渣,大部分中產階級全完蛋了,因為大家都背著累累房貸。
常浩從這些事裏就得出結論:殺一人而利下,大多數人會讚同;殺自己而利下,沒幾個人會同意……如果需要一代香港有房人士以自身破產換取香港經濟轉型升級,大家是不會幹的!香港房產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八萬五公屋計劃破產後,再也沒有一任特首敢於重新嚐試,而香港經濟也慢慢窒息。
但在1998年,大家還遠看不清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