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也不能……”
能,是因為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也沒有隻跌不漲的市場,隻要時間足夠,價格一定會回歸均值,有耐心肯定會回來。期貨和股票這一點不一樣,期貨代表實實在在的大宗物資,股票代表的公司所有權,如果公司前景惡化、瀕臨破產,所有權將一文不值,後麵再是牛市,破產公司也基本翻不了身,但期貨不存在這種不利因素。
不能,是因為期貨是短期合約,始終麵臨交割壓力,需要不斷移倉換月,換月過程中會不斷有基差損失。更重要的是期貨交易玩得就是杠杆,有多少人能經得住誘惑不上杠杆?非要卸掉杠杆也簡單,一手膠5噸,按700元就是65萬,你賬麵每擁有65萬開倉一手就等於把杠杆全卸掉了,可實際一手膠保證金不到000元,65萬資金隻用0萬,還有萬是不是就覺得資金閑置浪費了呢?
這就是理論上的能與實際上的不能共同形成的悖論。
“琴姐姐,昨這新聞其實你要反過來聽……”常浩笑盈盈道,“官方表態看完一定要挖掘背後邏輯。”
琴一臉迷惘:“背後?”
“你想啊,新聞用了現象抬頭這個詞,明情況多到了需要加大打擊力度的程度,對不對?”
“對!”
“官方用語通常會進行粉飾……新聞表態用抬頭,那就不是表麵意義上的略微增加,基本就是大量、巨額的意思。”
“呃,就算這麼理解吧,然後?”
“然後?”常浩一攤手,“這就明上半年走私了大量橡膠,已影響到國內了……換言之,就算從今開始起加大打擊力度,上半年走私的這些其實都已存在並進入生產領域。莫非你覺得打擊一加大,連上半年走私部分也會飛快消失掉?要有過程啊……更重要的是,目前還在半途、還在犯罪分子手上或者渠道倉庫裏沒交出去的貨也會因為這個聲明而加快出貨力度,而不是覺得屯下去奇貨可居——風險提高了,繼續留手太危險。”
“懂了懂了……你的意思是接下去會漲,但不會很快漲?”
“差不多就是這樣子,下午我找個低點吃回來……整體上我讚同超哥的操作邏輯,他得對,膠該漲了。”話到最後,常浩不留痕跡地拍了下對方馬屁,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
超哥哈哈大笑,謙虛道:“常比我厲害多了,這閃電手功夫實在要的,琴你還不幫他算算又賺了多少錢?”
琴趕緊掏出計算器:
昨下午常浩開多倉,7040一共50手合計50噸,剛才在705上平掉,每噸賺65元,50噸合計利潤6650元,扣除兩次交易手續費合計8484元,實際淨利潤654516元。昨收盤時常浩的賬麵資產就超過1764萬元,加上今利好兌現,已達418萬。
但琴看了下屏幕上的數字,發現已超過了6萬,且還在不斷上升過程中,稍微一想就明白過來:常浩剛才反手又開了60手合計00噸做空倉位,價格鎖定在710上,現在價格已跌破750,每噸浮盈60元合計浮盈18萬元,浮盈體現在賬目上了。
她驚訝地捂住嘴:“翻……翻倍了……翻倍還不止!”
她可是清楚記得常浩開戶那存入的資金:148萬元,現在已超過6萬,豈能不讓她吃驚。
10號下午開戶,15號上午翻倍,中間再除去11、1兩個不交易的周末,等於常浩用就實現了翻倍,當真令她驚訝得簡直不出話來,中午停盤時,由於膠價格不斷下跌,常浩的賬戶已超過7萬元,且還在不斷擴大。
常浩自己也意氣風發,帶著兩人哼著調去了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