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言之,不管市場如何變動,隻要把握好對衝幅度,風險可以基本平抑掉:期貨虧了現貨賺,現貨虧了期貨賺,最終扒拉後能持平就行。
套保的核心原則是消弭風險、鎖定價格,如能賺錢也隻是順帶的。但總有人不滿足於套保的平淡,想要通過操作期現一致的方式放大利潤,博取超額收益,結果很容易被市場打臉,這一幕經常活生生發生,因為人性貪婪更是客觀規律。
當然超哥和朝陽輪胎公司的局麵未必一定是簡單的放大風險,也可能是貪圖期貨便宜:當市場情緒一直看空時,遠期價格經常會比市場正常貿易采購價還低,生產企業會在期貨上建立大量頭寸代替現貨買入,一方麵成本迅速鎖定還不需要承擔庫存和倉儲壓力;一方麵省錢,期貨隻要支付少許保證金,現貨在訂貨時至少要付0-5%的訂金。
問題在於,如果市場一直下跌,很可能最終出現雙殺:期貨價格不斷下跌、現貨向期貨價靠攏回歸而同樣下跌,到這時建立在市場上的過多頭寸就會變成沉重負擔——高成本原料。
常浩看了看K線,又仔細查看了前段時間的成交量,搖頭道:“超哥,弟覺得你可能要空歡喜一場,今突破是典型誘多,明後就要回踩了。”
“誘多?都放量了怎麼是誘多?你看,成交量已突破400手,過去一禮拜加起來都沒這麼高,隻要站上700元大關,一舉突破均線壓製,反轉,哦……至少反彈就奠定了。”
常浩笑笑,依然搖頭。
對膠他很熟悉,尤其對早期膠交易下過一番功夫研究,因為重生前研究生第一學年課程論文中就著重寫了文章:《中國期貨品種早期外盤引領與市場獨立因子探討:以然橡膠品種為核心視角》,著重分析了膠早期受製於日膠的局麵,並羅列三個重要特征:
第一,滬膠價格走勢與日膠走勢經常重合且具有滯後性;
第二,滬膠的主力合約與日膠主力合約保持同步性——很多年後,滬膠主力合約固定在1月、5月、9月上,而早期基本是隔月換倉;
第三,滬膠成交量、持倉規模均遠於日膠。
“你的意思是?”
常浩道:“700有可能破,但破了站不住,很快就會回踩……我覺得你的判斷不錯,阿嬌下跌太久是有反彈機會,但9月以前我看不到希望,最起碼還要洗洗盤。”
“兄弟,已洗了夠久了,把我老命都快洗沒了知道不?”
“還不夠。”常浩敲敲電腦上前段時間690元的價格,“起碼還要回踩這裏,超哥是行家,應該知道底都是磨出來的,二重三重甚至多重底很常見,單針探底式的V形翻轉隻存在於教科書,實戰中很少,下破7000,甚至再摸一下6900都很有可能,這樣才可能構建起底的基本模樣。”
超哥不淡定了,想起來剛才還沒打聽常浩來曆,又不好意思直接開口,便轉頭問琴:“公司新來的行業分析師?我好像沒見過。”
“不不不,浩公子是我新開發的客戶,是滬江大學的高材生哦,還在念書……今剛開完戶,我帶他四處走走。”
“哦……哦……幸會幸會!”超哥嘴上這麼,麵部表情迅速鬆弛下來了,那意思仿佛很明顯:剛才講的頭頭是道我以為是個行家,搞半是個還在念書的雛……
尷尬的氣氛維持不到10秒鍾,琴驚呼起來:“超哥,呀,真過70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