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性與家庭革命:東方與西方(1)(2 / 2)

從被家庭放逐到成為家庭先鋒

西方家庭和性在近代史上很少有如此令人驚異或顯著的特點,即湧現出越來越全球化的爭取同性婚姻與領養權的運動。也就是在不久之前,同性戀者還在感覺到要被迫逃離家庭,以組建不同於法定形式的生活圈子、人際關係和團體。他們中的多數人認為如果承認自己同性戀者的身份,他們就必須要放棄進入這些領域的機會。其他一些人則對婚姻和家長製,甚至家庭持有批判性的立場。然而,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大量的同性戀者已經把注意力從逃離自己家庭的壓力轉向以組建“我們選擇的家庭”為目標(Weston1991)。

國際上認可同性夥伴關係的法律進程以驚人的速度展開。2001年(也就是中國精神病協會不再把同性戀視為精神疾病的同年),荷蘭成為第一個賦予同性婚姻平等法律地位的國家。此後很快,又有四個國家相繼效仿荷蘭,包括比利時、加拿大、西班牙以及最讓人感到意外的南非。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之一的西班牙是一個天主教徒占多數的國家,而南非則是一個貧窮且種族多樣的國家。兩國均是在長期的反動政權統治之後實現和平轉型的。同時還有其他一些國家有可能很快加入這個行列,但美國卻不在其中。同性婚姻在右翼福音派基督教會擁有相當政治力量的美國已經成為一個高度政治化、意見分歧極大的問題。由於美國聯邦憲法規定管轄家庭和婚姻的權利原則上屬於州,所以各個州就出現了差異巨大的政策。現在,隻有馬薩諸塞州一個州允許同性婚姻,另有三十九個州通過法律在本州內禁止同性婚姻。

盡管賦予同性婚姻法律地位的國家仍然寥寥無幾,但是有許多國家以及州、省、市級政府,開始通過家庭伴侶或者民事結合等形式承認同性婚姻,比如丹麥1989年就開始這麼做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此類方法,幾乎囊括了所有西歐國家以及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安道爾、以色列、新西蘭、冰島和格林蘭島。甚至保守的天主教國家愛爾蘭也可能很快這麼做。同樣,同性伴侶在某些地方也可以享有法律權利,比如塔斯馬尼亞、布宜諾斯艾利斯、巴西的南裏約格朗德州等。台北市和加拉加斯也提出類似的立法建議。在美國,關於這一問題的政策仍然充滿分歧和矛盾。目前,美國五十個州之中有六個州給予同性伴侶不同程度的權利,另有一些州正在積極考慮此類提議,但同時也有一些州試圖禁止以任何形式承認同性伴侶或者給予他們權利。我們可以比較肯定地說美國和國際上在立法和司法領域爭取同性伴侶法律地位和權利的鬥爭將會繼續下去,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會停止。

盡管全球範圍內爭取同性伴侶法律地位的行動吸引了媒體的眼球,但就我個人看來,有計劃的同性伴侶領養孩子的出現無疑代表了家庭變革更有創新性、更有影響力的一麵。曆史上,沒有公開身份的同性戀者充當過父母的角色,但也隻是在近些年,才出現公開身份的同性戀伴侶領養孩子的情況。事實上,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的西方社會,公開身份的同性戀家長通常會被剝奪對他們與異性伴侶孕育的孩子的監護權。同樣,沒有孩子的成人也認為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就意味著同時放棄撫養孩子的權利。三十年前,同性戀家長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