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低調的土豪(2 / 2)

“這個沒問題,我對這邊熟悉得很,不知道老李你還有多少錢,我好幫你物色物色。”

“也不多,大概還有三百多萬吧,你幫忙看看,麻煩你了。”

聽到李相生淡定的說出三百多萬這個數字,黃厚平還真是吃驚了,同時也有點佩服:“都這麼有錢了,還穿得跟農民工一樣,你這也太樸素了吧。”

收拾了心情,認真的想起來,還真想到一個地方:“你這麼一大筆錢,買樓房的話那還不得一棟一棟的買,一下子要找怕不容易,不過有一個地方倒是可以考慮考慮。”

李世玉一聽,頓時來勁了,沒想到自己順口一問,還真就有收獲。

“什麼地方?”李相生問道。

“也就前麵一裏路的地方,有一家電子廠,這一兩年這邊工人工資漲了很多,以前隻要十五塊一天,現在30,所以準備搬到東廣去,那邊工資低。”黃厚平人脈管,知道的事情多。

深證的電子工業在國內市場中,既要麵對生產成本急劇增加的壓力,又要麵對內地彩電生產企業連續發動的降價戰和內地收錄音機生產企業的不斷崛起與技術的日趨成熟等,使深圳的電子企業不斷受到失去競爭優勢的威脅。為了尋求出路企業因此被迫作出多元化的選擇,有的企業選擇將生產線遷到特區外或其他地方(如東莞),以期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企業外遷從1992年開始出現,企業外遷後將原有的工業廠房出租給商業部門作為超市或銷售電子產品的門店。有的選擇以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競爭力,如生產彩電的企業開始把發展的目光轉向開發平麵直角的、帶畫中畫的彩電等;生產收錄音機的企業開始把發展目光轉向開發帶CD的組合音響;沒有發展實力企業就因此先後轉產其他產品或倒閉。有的選擇以資產重組或通過“抓大放小”的改組謀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國際市場看,由於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從傳統電子產業向現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潮流正在興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潮流。?

“這樣一個廠子我買了做什麼,他們都開不下去了,到時候我買了租給誰啊。”李相生第一感覺就是在心裏否定他,隻是不能辜負了黃厚平的好意,直接告訴他不買,這樣就得罪人了:“他們要多少錢?這個廠有多大?”

“這個廠的廠長是我朋友,當時建的時候政府撥了50畝地,實際上用了20畝,剩下的30畝作為二期擴展用地,隻是現在計劃比不上變化,明年這個廠就搬到東廣去了。價格倒是還沒確定,聽說大概也就是一百來萬吧。”

朋友多,人脈廣,說的就是黃厚平這種人,如果他下海經商,絕對賺錢。

李世玉在心裏算了算,50畝,一畝666平方,那就是3萬3千3百平方,其中還有1萬3千平方的建築麵積,這個價格真TMD便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