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衛宮切嗣同誌回憶錄(上):泛虛空信息映射以及世界線收束(1 / 2)

某位偉人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無論是父係社會推翻母係社會,資本主義打敗封建製度,在明裏暗裏,都有無數人為之死去。當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自然而然得會出現新的階級,新的利益訴求,新的矛盾。

在那個挨打的年代,最主要的挨打原因並不是滿清有多麼無能,而是農業國在社會生產力上對於工業國的全麵劣勢……得難聽點,隻要國家想要發展,必須先幹翻“腐朽的封建製度”,在一個封建框架中發展,無論如何也比不過那些工業化國家。野豬皮們作為封建製度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必然會本能得反對一切不利於統治階級的東西。

這一點,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做得很“標準”。

老佛爺在玩弄權術上,即所謂“禦下”之術上幾乎無敵,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洋務派”。看遍史書,可以發現,慈禧從沒有打壓過洋務派本身,打壓的僅僅是這個派係中太過冒頭的人。這本身就代表了她對於洋務的支持態度。至於“立憲”,“議會”這種東西,就算接受也是在迫不得已的狀態下……

作為滿清的支柱,她看的很清楚,洋務派是封建製度的自救行為,而“立憲”,“議會”,則是地方“豪強”對於中央政府權威的挑戰。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著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這種法。對古人來,以血緣來團結顯然是最靠譜的。限製知識傳播,各種各樣的愚民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符合“世家”的利益訴求……因為,無論哪個朝代都不能缺了“讀書人”。哪怕某個泥腿子領著一幫農民推翻“前國”,也依舊要老老實實供著世家大爺們,沒有這群“知識分子”,皇帝就沒辦法治理國家!某些年代,皇帝的命令出不了城也是很正常的事。

可以,地方與中央的矛盾,就是封建製度中的主要矛盾之一!連農民都知道“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道理,那些“大人物”們在私下裏對皇權有多少敬畏,可不好。地方鬥中央,中央鬥地方,臣子懟皇帝,皇帝剛臣子……既有武則殺得世家人頭滾滾,也有開了科舉想掘世家根基的那位不但亡國還被黑成了狗屎,再往前,還有秦始皇“焚書坑儒”,再往後,宋朝“皇帝與士大夫共治下”!所以,太監被信任其實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因為比起那些靠不住的臣子,還是閹割後的家奴比較靠譜。這種權利的矛盾貫穿封建曆史始終,一旦一個王朝因為後期越加嚴重的土地兼並進入衰弱期,這些鬥爭就會造成“牆推眾人倒”的狀況。

得難聽點,封建王朝為什麼在開國時就是“盛世”?因為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土地兼並不嚴重,農民還活的下去!

——————分割線——————

在剛成為黨員的時候,李雲龍向衛宮切嗣推薦了不少“可以看看”的書籍。

像他們這樣直接提升上來的三階巔峰也不是沒有弱點,這個弱點就在於“自我認知”上。別的三階想步入三巔,都要進行完美的自我剖析才行,而黨員們跳過了這一步,可以是“以力證道”。

“以力證道”,並不是什麼力量足夠大就可以打爆道之類槽點十足的東西,而是“先上車後補票”。將道直接化為無需思考的本能,然後再來剖析自己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