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民族與涉外問題(1 / 3)

嚴格說來,每對夫婦都有彼此間的差異,婚後都會麵臨一個相互調節與適應的問題。夫妻之間,隻要大體上協調,有點小的差異,可以互相彌補,反而有好處。如果差距很大,就會發生相處上的困難。假如夫妻屬於不同的民族或文化背景,有不同的信仰和習俗,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民族認同,就可能會帶來較大的麻煩,這就需要下功夫去解決。

個案二十一 你不吃豬肉、我不念經的夫妻

真情回放 史威爾與他的太太(史太太)在同一機構裏做事。婚前,由於天天見麵,相互有好感,偶爾也一起出去遊玩。時間一久,就逐漸感情濃厚;因性格相配,有相同的職業背景,兩人很談得來,就考慮結婚的事。他們知道威爾是回族,史太太是漢族,盡管彼此有不同的民族背景與信仰,但他們覺得相互有感情,相信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因此,不顧雙方父母的意見,終於決定結婚了。

談婚論嫁一開始,就由於兩人的民族背景、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出現了許多情況,讓他們疲於應付。醬如,婚禮的舉行方式,包括是在男方還是女方家舉辦婚禮,女方要不要送陪嫁的東西,男方要不要給禮金,請哪些親戚,由誰來主持婚禮,雙方家長都有全然不同的意見。他們小兩口聯合起來,堅持按他們年輕人的方式辦好自己的婚禮,采取了一個讓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終於結了婚。

他們住進自己的小公寓,開始夫婦的實際生活以後,又遇到了生活習慣上的許多現實問題。原來威爾從小就依回教的習俗不吃豬肉,連燒過豬肉的鍋都不能用來燒他要吃的食物,否則即違反了他應遵守的習俗。可是史太太是漢族,從小就吃豬肉,而且是她主要的肉類食物,她不喜歡吃有特別味道的牛肉或羊肉。針對這個問題,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家裏買了兩套鍋,一套用來燒牛肉或羊肉,給威爾食用;史太太使用另外一套鍋,燒她喜歡吃的豬肉。雖然麻煩些,可是總算解決了一個生活上的問題。不方便的是,到史太太的娘家,要特別燒一鍋牛肉,並提醒哪些菜是用豬肉燒的,不要讓威爾吃到。

還有一個麻煩,依回教的規定,威爾要定期在家念經祈禱,早晚三次。可是史太太不習慣這樣的宗教儀式,並認為違反難的文化背景,夫妻二人為此都不愉快。

他們的孩子出生以後,又來了一個大麻煩。威爾要依他的民族習慣給孩子起名字、慶祝孩子的誕生。可是,這些習慣不僅跟史太太的生活方式不配,也不被她娘家讚許。為了孩子的事,夫妻有了不同的看法,幾乎大鬧起來。臀如,小孩能不能吃豬肉,信仰方麵怎麼辦,夫妻不肯相讓,成為不易解決的問題。

背景分析 這是不同民族或文化通婚後,需要麵對的事實。年輕人常認為男女的事,隻要有感情,就沒問題。可是這種信仰、價值、習俗是從小就養成的,與深層的情感和感覺有密切的關係,不容易輕易地更改,即使要調節變化也要一段長久的時間。

這種文化上的矛盾,在特殊的節日或場合,或與親戚和家人相處來往時更為明顯。

專家建議 對這對夫妻,要向他們指出,除了這些重要的禮儀場合外,夫妻平常還可以相處,感情也是好的。鼓勵他們要繼續以相互尊重、相互讓步協調的方式去麵對彼此的差異,而珍惜他們相似的共同點。幫助他們去認識許多事情是無法劃分清楚的,許多時候是可以從中妥協商量的。至於孩子的信仰,不需父母替孩子做硬性的決定,目前讓孩子接觸各種情況,順其自然地形成自己的習慣,等到孩子長大以後,由孩子自己去決定、選擇。

個案二十二 後悔嫁給美國丈夫的妻子

真情回放 李小姐是30多歲的獨身女性,大學時專攻英文,畢業後,在一家屬於中美合資的公司做事。斯米司先生是50歲的美國人,被短期派來公司工作。由於職業上的接觸,斯米司先生常約李小姐一起吃飯。不久,斯米司先生就向李小姐求婚,答應婚後帶她到美國去生活。對這件婚事,李小姐的母親開始並不很讚成,想到未來的女婿是外國人,說話都不通;女兒要嫁到遠隔重洋的美國,不能常見麵,就不很放心。可是斯米司先生每到李小姐的家,就帶許多貴重的禮物,送給父母,父母也就對斯米司先生逐步有了好感。特別是當鄰居朋友祝賀他們將有個富貴的洋女婿,將來一輩子不用擔心窮苦時,他們也喜不自禁。同時想到自已的女兒已經30多歲,過去雖然交過男朋友,都幾次告吹,於是便答應了女兒的婚事。結婚時,還特別向親戚借錢,大辦特辦酒席,請了好多親友,替洋女婿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