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圍城鐵律(1)(1 / 3)

姆姻是家庭的紐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運行規律,其中夫妻恩愛始終是主旋律。夫妻相愛,同時也受父子、姿媳、姑嫂、兄弟等因素和環境的影響,夫妻必須善於去感覺、體驗、摸索和營造,使愛情得以延續、拓展和升華,辦法和策略當然屬於你……

幸福和諧的主旋律

妻賢夫禍少

中國有句俗語,叫“妻賢夫禍少”,是說妻子賢能,可以幫助丈夫端正行為,驅禍避害。有些做丈夫的在事業發達之前,往往較容易接受妻子的建議和忠告;一旦事業成功了,社會地位變了,就會不知不覺地輕視妻子的意見,這時說不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正等著他去扮演主角呢。

為丈夫當好事業、生活的參謀,這是做妻子義不容辭的責任。俗話說:“丈夫的命運決定妻子的命運。”又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兩句話都道出了夫妻的利益和命運密切相關。因此,妻子應該想方設法當好這個參謀。首先,妻子對丈夫思想、感情上的變化最為了解,可以及時地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其次,妻子對丈夫事業上的利益、工作上的利益、社交上的利益把握得最為準確,知道如何行事對丈夫最為有利;再次,憑著女人特有的敏感和細心,丈夫考慮問題時,妻子可以為他拾遺補缺。因為妻子思想方法上的長處,正是一般隻擅長從大處著眼考慮問題的丈夫的短處。

妻子要當好丈夫的參謀,還必須注意:

向丈夫進忠告時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即一定要把自己意見的論據、推理過程、結論詳細地告訴丈夫,讓他聽後口服心服。如果丈夫不服,應該引導他把不服的理由說出來,這樣,經過爭辯之後的服從才不容易發生“倒戈”。此外,對丈夫的忠告宴充滿感情。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忠告,做丈夫的往往比較容易接受。

丈夫的某些不良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往往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單單靠妻子的一夜長談往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時,妻子應該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看到丈夫有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看到丈夫“舊病複發”,就反複勸誡。隻要丈夫的天良未泯,尚有向善之心,而妻子進忠告的方式又正確,那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終究隻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

要注意給丈夫的“棄惡從善”創造一個有利的家庭環境,促進丈夫的“自我控製”。醬如,丈夫嗜賭,在妻子的勸告下已有戒賭的決心,但他那幫賭友還是經常來拉他人夥。這時,做妻子的就應該設法減少乃至斷絕丈夫同賭友的交往,引導丈夫轉向或者培養起一種對高尚娛樂的愛好,或者多同與“賭”無緣的朋友交往,以填補戒賭之後在閑暇時和精神上留下的空白。當然,這些方法是消極的,關鍵還在於丈夫自身的‘‘免疫力”(或叫做“自我控製力”)。

在任何時候向丈夫進忠告,都不要忘了給他的“大男子主義”留一塊小小的領地,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好。這樣做倒不是遷就丈夫,而是尊重丈夫自尊心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因為,即使個性不強的丈夫,他的自尊心也是不容侵犯的,所以,在這一點上,妻子還是寬鬆一些為好。

父慈子孝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家庭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血緣關係而言,父母與子女是最親的親人。子女的生命,是父母造就的。按照古人的觀念,子女的精、骨得之於父,子女的血、肉得之於母,父母在造就子女血肉之軀的同時,也使自已的生命在子女的身上得到了空間上的拓展和時間上的延伸。這種天然的血緣關係,是父母與子女骨肉親情的基礎。但血緣關係不是維持骨肉親情的惟一紐帶。

“知子莫若父”,這句話最早是春秋時管子說的,在當今社會,如果哪一位父親對這句格言過分相信,那他就會成為兒子心目中“自以為是”甚至“不可親、不可敬”的父親。

從某種意義上說,了解一個人是不容易的;同樣,要真正了解與自已關係最為密切的子女,也是不容易的。父母與子女,骨肉之情再濃,但畢竟是兩代人,他們各自不同乃至很不同的社會環境、人生閱曆、生理和心理特點、道德標準等等都會在這兩代人之間造成隔膜。當子女年紀尚幼時,一般說來,都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和意誌,因為這時他們的智力和體力尚未充分發育。隨著子女日漸長大成人,家庭中的“代溝”便會加深,特別是當子女在智力和體力上都趕上甚至超過父母時,他們獨立的意識就會越來越強烈地表現出來。他們會反對父母向他們提出的要求,也會蔑視父母奉若神明的某些處世哲學、倫理道德;更會經常提出一些父母無法接受的“驚世駭俗”的見解。這時,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父母,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子女正處於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切不可視其為對父母的不尊敬。既然子女將由孩子變成大人,那麼,做父母的對子女的態度也應有所變化。如果說,對未成年的子女,父母主要是通過教育和引導來實現,那麼對即將成年和已經成年的子女,父母就隻能通過商量、勸誡的方式來影響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