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動北京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思考(1 / 3)

推動北京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思考

觀點交流

作者:王廣宏

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著力點是綜合使用多種融資工具、創新融資模式,加快形成科技與資本對接的有效機製,關鍵是發揮好政府的推動作用

當前,創新競爭日益激烈。北京正處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領域配置、促進科技與金融融合,推動北京科技金融創新發展,是深化科技體製和金融體製改革的必然選擇,是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動力的根本要求,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重要舉措,是建設國家創新中心的戰略需要。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觀點。

——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著眼點是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新動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新引擎,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新坐標,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著力點是綜合使用多種融資工具、創新融資模式,加快形成科技與資本對接的有效機製。目前,我市科技企業融資結構仍以債權融資為主。債權所有者需要定期獲得固定收益,與科技企業特別是初創期科技企業的風險不匹配;相對於債權融資而言,股權融資在科技金融中應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股權融資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創業者對企業的控製權,一些創業者不願意采用這種融資方式。要引導和促進金融機構加大金融工具、金融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多種金融工具的統合使用,促進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政府資金和社會資金、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有機結合,形成為不同發展階段科技企業提供更好金融服務的良好效應。

——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關鍵是發揮好政府的推動作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關乎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民族振興,而科技企業特別是早期科技企業資產少、規模小、實力弱、風險高,科技與金融結合存在天然的障礙,這就要求政府承擔起推動科技金融發展的責任。政府應通過搭建平台、完善製度、營造氛圍、加強監督等手段,有效化解信息不對稱、風險收益結構不合理、社會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在彌補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階段市場失靈缺陷等方麵發揮應有的作用;運作中應注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采用多種方式,努力使政策措施產生盡可能好的效果。

——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重點是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高投入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條件。科技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初創期企業資金缺乏且風險大,融資非常困難。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探索建立適合本國或本地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通道,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我國大陸一些地方也進行了有益的實踐。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針對科技企業多元化的有效融資需求,探索形成了“一個基礎、六項機製、十條渠道”的科技企業融資促進機製,並使之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難點是解決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科技創新涉及領域多,專業性強,金融機構很難對科技成果的價值、科技企業的發展前景做出準確判斷,這影響了為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意願和效率。應通過培育和發展各類中介組織搭建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之間的有效溝通橋梁,特別是要加強科技成果價值評估,把關於科技企業的有用信息提供給金融機構並讓其采信,使那些有創新實力、有市場潛力的企業及時獲得融資。應支持引導規範互聯網金融發展,逐步發揮其資源開放化、成本集約化、渠道自主化等優勢,促進破解信息不對稱難題。

綜上,進一步推動北京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這一中心任務,充分發揮各類主體作用,完善科技金融體係,優化科技金融環境,以破解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難為重點,建立健全以政策性資金為引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補充、政府資金和社會資金相配套、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有機結合,多種融資手段統合使用的科技企業融資工作機製,促進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高效對接和良性互動,促進首都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