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設計在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的作用(2 / 2)

事實證明,用創意來改造舊建築群的做法是可取的。北京的“798”和上海的“紅坊”都是成功案例。我省泉州利用廢棄廠房,打造了“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集創意設計、文化展示、旅遊休閑為一體,取得非常顯著的效益,已成為激活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的鮮活例子。實踐證明,設計已逐漸融入人們社會經濟生活之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涉及的各個方麵,設計是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經濟效益、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設計有助於文化創意產業品牌培育。設計和文化創意產業互補可以有效提高經濟效益。以現在流行的蘋果手機為例,因產品設計比較時尚,多數人爽快地選擇購買,這就是蘋果手機設計的價值所在。如果產品設計得比較成功,人們一般不太考慮價格去買這種產品。全世界有很多產品都是中國製造的,因為我國企業缺少好的設計理念,沒有屬於我國自己的品牌。雖然我國的很多產品在品質和技術含量上, 並不比其他國家產品差, 但卻競爭不過他們,歸根結底就是我國國內大部分企業不夠重視產品的造型設計和包裝設計,產品出口到國外, 一直都是質量一流、包裝二流、價格三流,附加值高的產品少之又少。

在2004 年中韓設計論壇上, 韓國設計振興院發表了為韓國設計進入中國市場所作的設計調查報告。報告中提到,中國商品的人性要素( 安全性、便利性、效用性、維持管理的容易性) 及產品要素(生產性、品質保證、經濟性、完成度) 有一定程度的國際競爭力,但在造型要素( 產品外觀的形狀、獨創性、色彩、流行感覺、革新性、高品質、高感覺) 上比較為落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發展,國內企業必須樹立設計為先的理念,重視設計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作用,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設計;要大力支持消費類產品提升新產品設計和研發能力,加強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融合;要創新經營管理模式,以創意和設計引領商貿流通業創新;加強廣告營銷策劃,增加消費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健全品牌價值體係,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從而形成一批綜合實力較強的自主品牌。

(四)設計有助於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內涵。旅遊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的舞台,也是通過設計來實現“內涵”增長的代表性領域。比如,可以通過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設計的人性化和科學化,推進文化資源逐漸轉向旅遊產品,形成全新概念的文化旅遊精品,從而滿足人們個性化的旅遊需求。又如可以以旅遊為主題,設計開發地域特色、民族風情等旅遊演藝成品或商品,開發積極健康的特色旅遊餐飲與主題酒店等題材,有效提高旅遊質量,增加旅遊的文化含量。

當前,應把設計理念融入到旅遊景區的景點規劃、市場推廣、線路開發、旅遊品牌、商品開發等領域,突出發展特色旅遊,從而形成富有內涵和高質量的旅遊產業。對於農村地區,要加強創意與設計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建設集農耕體驗、教育展示、田園觀光、文化傳承於一體的休閑農業健康旅遊園。可以從多角度和多方位地去挖掘農村文化資源,不斷創意設計豐富農業產品、農事景觀、環保包裝、鄉土文化等,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形成一係列有特色的休閑農業知名品牌,促進創意設計產品的產業化和市場化。

比如,我省福州的角梳、紙傘,莆田的金銀首飾、竹編,泉州的刻紙花燈、木偶頭,廈門的漆線雕、珠拖鞋,漳州的棉花畫、貝雕,三明的根藝、微雕,龍岩的錫雕,浦城的剪紙,建甌的根雕,寧德的少數民族銀飾品等都獨具特色,享有盛名,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好題材,與旅遊業發展結合起來,能迅速提升產業發展內涵。當前,我省正在研究起草《福建省旅遊工藝品發展意見》,加強傳統工藝美術產品與旅遊產業的開發、推廣工作,促進具有濃厚本省文化底蘊的民間藝術品走向消費市場,爭取進入收藏高端領域,促進旅遊事業和工藝美術產業發展,遵循的也正是這一思路和理念。

三、結語

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進程中,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對創意和設計的需求上,大部分表現在對產品品質、趣味、品味的追求上。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就是要依賴於設計能力的增強和綜合設計水平的提高。當前是設計發展的大好時機,設計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企業的關注和重視。隨著我國設計教育的發展和國民設計能力的提升,設計的品質也將相應地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也將日益擴大,必將有力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大發展和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