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三年之癢”,父母是推手?
情感
日前,《2014-2015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國家民政局統計2014年結婚數為1306.7萬對,離婚數為363.7萬對,離婚率呈逐年遞增的態勢,出現婚姻危機的年限為3年。湖北省武漢市首個家事法庭——武漢市礄口區人民法院仁壽法庭統計數據表明:該法庭於2014年審理的450件離婚案中,“80後”的占20%。與以往的“七年之癢”不同,遭遇“三年之癢”而離婚的夫妻數不斷增多。他們多是獨生子女,一旦遇到矛盾,常把雙方父母牽扯進來。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法院未成年及家事審判庭的法官處理婚姻案件千起,離婚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幹涉”。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夫妻發生“三年之癢”,父母是背後的推手。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戀愛、婚姻的方式,思想觀念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那麼,夫妻的“七年之癢”為何提前至“三年之癢”?在他們的“婚變”中,雙方的父母是否存在過度幹預的現象?作為子女和家長,又該如何麵對這一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