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被詛咒的沙漠(1 / 2)

樓蘭,神秘的地界,神秘的國度,神奇的地方。唐代詩人王昌齡曾有詩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宋代詞人張元千更有詞誦道;倚高寒、愁生故國,氣吞驕虎。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

樓蘭古國,絲綢之路上的富庶國度,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路,遠在西漢跟匈奴爭戰之間,就出現過牆頭草,迎風倒的記載,殺漢使,阻通道,常持兩端,朝秦暮楚,這是樓蘭國在史書上留下的濃墨重彩。如今幾千年烽煙過去,樓蘭故國,除了漫天黃沙,還有殘留在史書中的寥寥數筆,早就被風沙淹沒在了沙漠中,也徹底消失在了曆史裏……

然而,石破天驚,1934年5月的一次探險,沉睡在沙漠中的樓蘭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眼,那是一隻從西方偷偷進入我國西北塔克拉瑪幹沙漠進行探險考古的探險隊。他們在庫姆河流域的下遊,靠近羅布荒原的西南位置,發現了足足轟動整個人類考古史的重大發現。

樓蘭女屍,這個轟動整個學術界的重大發現,足足讓沉寂了千年的土地再次沸騰開來。

記錄整個樓蘭女屍的發現過程是這樣描述的:

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髏、被肢解的軀體、隨時絆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織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

打開棺蓋,嚴密的裹屍布一遇著空氣,瞬間就風化成了粉末。揭開覆蓋在那具女屍麵部的朽布,一個年輕美麗的姑娘,雙目緊閉,嘴角微翹,就像是著了魔似的剛剛睡去,臉上浮現著神秘會心的微笑,這就是傳說中的樓蘭女屍,也有被稱為樓蘭公主或樓蘭女王。

她已在沙漠之下沉睡了長達幾千年之久,長發披肩,身材嬌小,在10*16平方米的山頂,有彩繪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柵欄,真人一樣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麵建築)。

……

……

大家對考古界對新疆熱的熟悉程度,早就不是一天兩天,隨著那具樓蘭女屍的出世,一波又一波的考古隊,探險隊,倒鬥發財的民間盜賊,打著考古旗號的所謂探險家,充斥在那片原本寂靜荒蕪的原野。

“我聽說,進了塔克拉瑪幹沙漠裏麵,特別是到了孔雀河,羅布泊一帶,出來的人幾本可以忽略不計,還有……”

劉東還想說什麼,卻又掃了掃大家的目光,突然停住了,像是在擔心什麼。

“有什麼就說什麼唄,這吊人胃口的事兒,可不像是你東子的脾氣。”

張如鐵在一旁說道。

“我在西藏當兵那會兒,有個新疆的戰友,他跟我們說了好多他們新疆那邊的故事,他家就住在沙漠邊緣,那些傳聞也不知聽過見過了多少。

有一次我們連隊放假,我們出去喝酒放鬆的時候,他就跟我們說起了,說在他老家沙漠裏頭,進去了好多人,幾乎從來都是有去無回。

當時我們都還是解放軍的身份,部隊裏頭整天都在宣揚破除封建迷信,聽他這麼一說,我們其他幾個人都一臉不信,有兩個新兵蛋子,更是直接就笑話開了。

當時我那戰友就生氣了,隻見他脫掉外套,露出後背,我們還以為他是赤膊上陣,想跟我們幾個幹仗。原來他是想讓我們看他背上的一條印記。

我們湊了過去,在他背上,根本沒看出什麼異樣來。大家都是當兵的,這年頭當兵之前都會檢查身體,如果是身上是有條大疤或者是其他什麼紋身之類,肯定是不能當兵的。

所以,大家也沒在意。

但就在我們準備一哄而散的時候,他揪住我的手,讓我在他後脊梁上摸一摸的時候,這一下子,徹底改變了大家對他的印象,以及對他說的被詛咒的沙漠傳聞,就變得徹底深信不疑了。”

大家看著劉東說話的眼睛,隻見他說到動情之處,雙眼鼓鼓,幾乎就快要冒了出來。

“我當時一隻手就摸了上去,這一摸,我當時就驚呆了,這哪裏是人的後背,簡直就是一片沙坑啊,我在他的背上,分明感到了摸上了一隻腳印,還有滿手沾上沙子的感覺。

我當時立馬把這種感覺跟其餘戰友說了,他們也一一好奇摸了過去,當他們手伸過去之後,再也沒有一個人臉上輕鬆的了。

我看他們的臉色,分明是被嚇到了。還好,我本來就已經混成了一個老兵油子,又快要退伍了,之前工程兵最辛苦更驚險的事情都做過,所以,也沒太覺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