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雲山支脈的一隅,青山碧水間坐落著一個叫做牧武村的地方。牧武村長期的與世隔絕,若不是上了年紀的老者,外界的人幾乎從未聽聞過這山間還隱藏著這樣一個桃源之所。
自從三年前一位藥農誤入這裏又匆匆離去後,已經許久沒有外來者進入。然而今天不知怎的,來了個陌生麵孔,獨自撐著一葉扁舟,逆著溪流溯源而上。
正在河邊垂釣的穆洛連忙收起魚竿,迎了上去查看一番。此人體型微胖,看樣子大約四十來歲,一身素色的長衫,顯得有些文雅,如同鄉間私塾裏的教書匠。
奇怪的是,他腰間掛著一串大大小小的葫蘆,約莫七八個,其中最為顯眼的,是其中一個銅胎錯銀的葫蘆,陽光下熠熠閃耀。他說話時手裏總是不自主的在把玩著這些葫蘆,因此即便是那幾個植物果實的葫蘆表麵也是泛著一層油膩膩的暗光。他自稱是玉屏山到館的道士,姓薑,說是到此尋訪一種礦物,以煉製丹婉獻給皇帝。
玉屏山與蒼雲山本屬一脈,但曾經分屬兩國,因而有了兩個不同名字的叫法,至於薑道人提及的道觀,與牧武村相互之間甚少往來,一是由於兩地相距甚遠,重山疊嶂阻隔了交通,人們通常都繞道避開深山,從而也避開了山間夾縫中的古村落。
再一個原因則是,魏國吞並洛國前,山間散落的村寨間已經約定俗成的在山中劃立了界限,如今雖然兩國合一多年,但影響更多的在山外交易繁盛的城鎮。
縣城中有魏國的官僚坐鎮,禁止民間出現兩國兩族的風氣,且在政策的引導下,相互通婚,混雜而居早已習以為常,但民風彪悍的山裏人可不管那麼多,依舊界限分明,以山中林地溪水為界,越界半分立馬砍殺就地掩埋也無人會前來問罪。
不過穆洛曾有聽聞,玉屏山道觀在此前幾次國戰中都是置身事外的,且庇護山村中的鄉鄰躲過了戰亂,在外界的名聲還不錯。
鑒於此,穆洛對於眼前這越界過甚的道士倒也沒有動武驅離,而是詢問了幾句之後,告訴他牧武村向來不喜外人進入,無論是以什麼樣的目的,至於他想尋覓的礦物,即便山中有,也不會讓他帶走。
可對方一聽說這裏是牧武村,當即跳下小船,三兩步迎上來,想要拉著穆洛打聽清楚,旁人不識牧武的含義,他卻了若指掌。
“難道說這裏就是穆將軍抗擊魏軍入侵的古戰場?曆史上著名的蒼雲之戰的發生地?你們都是穆家的後人是嗎?”薑姓道人難掩激動,四處張望,感慨道:“如今外界極力抹消有關那次戰役的記載,甚至還傳言穆家習慣了將軍府的奢華生活,難以在山中堅持下來,早已經族滅,甚至於有人開始懷疑那次戰役是否發生過,畢竟古戰場的地址已經不可考,而洛國都城也早已淪為藩王的宮邸,所有關於洛國的文獻一應焚毀”
“你身邊的這條河裏就是戰場之一,穆將軍趁其渡江不備,擊其半道,數萬人被射殺在這響水河中,你若不信,自可跳入河中看看,是白骨骷髏多,還是石頭多?”
雖說戰爭和死亡並非值得誇耀的事,但聽聞一個外人對這段曆史有所了解,穆洛提起古戰場時有了幾分炫耀的意思,何況如果真如其所外界如今極力抹除故國戰事,著實需要有人代筆著書宣揚一下。
關於這個古戰場,這是穆洛從小就聽父母以及族中長輩們講述著過往的傳奇故事。
說是家族先祖穆武,在洛國擔任大將軍,曾經帶領著十萬大軍,在蒼雲山附近設防。蒼雲山是洛國最北端與魏國的天然分界,魏國百年前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入侵洛國的戰爭,五十萬大軍兵分兩路,從兩個方向繞過重巒疊嶂的蒼雲山出擊。在蒼雲山東側,現如今牧武村的所在地,正是當年魏國軍隊最大的一部分軍事分支,約三十萬大軍的進犯路線。相對軍事實力較弱的洛國由於需要同時開啟兩路作戰,卻隻能在這裏分布十萬軍力,而另一路線上更是隻有七萬,如此已經是國內征召了所有的14歲以上的男子,以及罪犯和奴隸,可以說是傾盡國力。當時東線的戰況十分順利,穆將軍利用山勢與河流,處處設防,以此挽回了在人數上的劣勢,成功的拖延住了三十萬大軍的挺進,還消弱了對方部分兵力。但西線因為是平原地帶,七萬人固守一座城池,然而西線由於大部分都是罪犯和奴隸,稍作抵抗自知難以抵擋攻勢,於是反殺將領,開門獻上城池,此舉使得洛國西部門戶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