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1 / 2)

公元前558年景公18年

秦舊都雍城

一座大宅院裏中年男人在屋外焦急等待,隨著一聲啼哭,從屋中走出一人懷中抱著一名嬰兒。

中年男子滿臉焦慮化作悅色,幾步跑過去將嬰孩抱入懷中,欣喜之情溢於言表,這時卻見那抱出嬰孩之人麵色為難,有些猶豫道:“夫人她……她…”這時那中年男人才被從興奮中醒來。“她?難道?”

“是...是的,逝者已矣,老爺節哀吧”。

短短時間中,中年男人便從老來得子的狂喜跌到中年喪妻的極悲,巨大的落差險些讓這位年過五旬的男人暈過去,“哎,是命啊!是命也是緣!”丟下這句話中年男人自己抱著嬰孩萎靡不振的獨自走出宅院。

在一處有些偏僻的巷子裏,中年男人抱著懷中嬰孩走進一間小屋中,屋中不算簡陋,確是簡單樸素,且少有人來往,“來了就坐下吧”。聲音從屋子裏麵一帳紗布中傳出,走出一個形色枯槁猶如入土之人的老者。

中年男人走到老者身前坐下,此時臉上已絲毫不見嬰孩出生的,臉色也是有些憔悴,“先生現在可願為我孩兒取一幼名”。那似是將要入土的老者這時眼中卻有一絲精芒,口中極其清楚地說道“劫”!聲音不大卻似乎整間屋子都在回響著這一句話,仿佛讓人無法不去聽清。

中年男人若有所思,似乎懂了些什麼。“多謝先生,告辭”。自始至終中年男人都都未表露任何情緒。“此劫已生,在劫難逃”。中年男人聽到腳步一頓,看著懷中的嬰孩,心頭一股難以言表的情感,臉上卻看不到情緒的波動,“不必先生多慮了”!說著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望著中年男人離去,老者呢喃著:“是命啊!是劫也是緣,無仇不成父子”。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真是不聽老人言啊........”

幾轉春秋,當年的嬰孩長大成人,那個老來得子,中年喪妻的老父親也已是位行將就木老人家了,滿頭的白發,臉上也布滿了這些年的歲月痕跡,略有渾濁的雙眼透漏出寫不盡的滄桑。二十年間這位含辛茹苦將孩子養大成人的老人家時常獨自坐在窗邊望著遠方,想起那個從小陪他長大青梅竹馬,共同度過近五十個春秋的夫人,自那次生下孩子過世之後,他便日漸憔悴,孩子成為他唯一的支柱,但一切的原由也似乎都是因為這個孩子的出世。

當年得知有孕,本是高興之事,二人在歸來之時經過一條小巷,便想找人算下孩子運程,走進屋內就見一位老者,形容枯槁,似將入土之人,老者悠閑的坐著見那夫妻二人走進,尤其是那有孕之人,眼中頓時精光乍現,臉上悠閑之意全無,心中萬般思緒。

“你二人可是來算腹中嬰孩之事”。

“正是,先生果真神機妙算,那就請先生算之一二”!中年男人臉上寫滿了喜悅之情。

老者捋著全白的胡須微微點頭,“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這一句話讓處在興奮之中的夫妻二人有些疑惑,相互對視過後,中年男人收斂了剛才的笑意輕聲詢問,“先生所言何意”?

“九月之後,孩子出世便是劫現之時,這孩子一生有三大劫,數小劫,出世之時便是劫至之日,此刻便是第一大劫,且會克你一生”。

“先生為何如此詆毀我未出世的孩兒,既然先生言至於此那麼我們也不便在此多留”!

“夫人,我們走”。說著,中年男人扶著其妻轉身離去。

老者:“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真是無仇不成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