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01報告道:“長官,我方現有的兵力數量為17萬,其中‘武士’2萬,‘獵豹’1萬,‘殺手’1萬,‘猛禽’7萬,‘毀滅者’1萬,‘掠食者’2萬,‘掠奪者’3萬;丹佛城內的能源和彈藥補給充裕。根據觀察和計算,敵方現有的部隊數量也為17萬,包括12萬戰鬥機器人、3萬台守衛機器人、1萬台醫療機器人、1萬台工程機器人;敵方的補給也很充足,具有很強的攻城作戰能力。”
西利仔細地對比著自我雙方的單位數量和類型,說道:“看樣子這是最後之戰了,沒有退路、沒有回旋的餘地、更沒有妥協,我們必須在丹佛城外與對手決一勝負了!”
Grubby建議道:“長官,我們現在還剩下一點資源,可以同來製造‘魔術師’,為最後的這場戰鬥作出一點貢獻,說不定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西利搖搖頭,說道:“東美軍方找到了識別‘魔術師’製造的‘幻象’的方法,‘魔術師’已經徹底失去作用了,不必再浪費資源進行‘魔術師’的製造了。”
Grubby說道:“我認為事實並非如此,長官。東美軍方之所以能夠辨認出‘魔術師’製造的‘幻象’,不是因為‘幻象’易於辨認,而是因為我們沒能使用好‘魔術師’。我們不應該讓‘幻象’集中在同一條直線上,更不應該讓‘幻象’和真實單位完全分開,這樣隻會使得對手能夠輕鬆地發現其中的規律並加以破解!”
西利聞言有所領悟。泰勒問道:“grubby,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充分發揮‘魔術師’的作用呢?”
Grubby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讓‘幻象’和真實單位混雜在整個隊伍當中,擾亂對手的固有思路,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無法進行分辨;而且就算對手成功分辨出了真實單位,他們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浪費部隊的大量火力,還得進行更多的操作才能逐個擊毀擁有幻象的單位。這樣一來,東美軍方的戰鬥操作人員就要花比我們更多的力氣才能對我們的部隊造成殺傷,而我們卻可以相對輕鬆地指揮部隊對他們造成更多更有效的殺傷,這種情況完全是有可能發生的!”
西利認可了grubby的想法,說道:“既然如此,你認為我們具體應該怎樣使用‘幻象’呢?”
Grubby回答道:“很簡單。首先,我們應該確定出我方現在能夠製造出的‘魔術師’的具體數量。”
西利聞言,開始向兵力製造部門的總負責人W201傳達命令並詢問相關情況,然後結束通話,對grubby說道:“根據W201的報告,丹佛城內有5座專門製造‘魔術師’的車間,如果同時開工的話,能夠在50分鍾內製造出2.5萬台‘魔術師’,並在10分鍾內全部裝配到戰鬥機器人身上。這個問題解決了,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接下來,我們應該確定出‘魔術師’的具體裝配對象,這需要花費我們的一點腦細胞和時間來進行討論。”
Happy接口道:“我認為‘魔術師’的裝配應該遵守‘揚長補短’的準則,才能在戰鬥中發揮最好的效果。”
Lyn說道:“同意,我的建議是優先‘補短’。‘猛禽’在對空能力上不是‘鷹隼’的對手,如果不能消滅‘鷹隼’的話,就無法為我方的地麵單位提供火力支持,那麼‘猛禽’在對地能力方麵的優勢就體現不出來了。我認為我們應該至少將1萬台‘魔術師’裝配在‘猛禽’身上,增強‘猛禽’的戰場生存能力,等消滅掉所有‘鷹隼’後,再協助我方的地麵部隊一同攻擊剩下的敵軍單位。”
經過短暫的分析,西利說道:“不錯,你的建議非常合理,那就將1萬台‘魔術師’留給‘猛禽’。現在還剩下1.5萬台‘魔術師’,我們應該怎樣分配它們呢?”
Fly說道:“高級兵種也應該是優先分配對象。‘毀滅者’、‘掠食者’和‘掠奪者’的製造成本都比較高,而且能夠提供相當多的攻擊輸出,必定會遭到對手的集中攻擊,因此必須加以額外的保護。我建議留2千台‘魔術師’給‘毀滅者’,留3千台‘魔術師’給‘掠食者’,留5千台‘魔術師’給‘掠奪者’。”
“可以,‘毀滅者’、‘掠食者’和‘掠奪者’的移動速度較為緩慢,雖然防護能力很強,但仍然禁不住對手的火力齊射,留1萬台‘魔術師’給他們也是必要的。你所建議的配比數量符合實情,我會采納的。”
Madfrog說道:“我方的戰鬥機器人大多是近戰單位,需要靠近對手後才能進行攻擊;而敵方的戰鬥機器人大多是遠戰單位,在一定距離外就能攻擊對手。我方如若主動發起進攻,衝在隊伍最前麵的肉盾單位必定會吸收最多的火力,因此同樣需要借助‘魔術師’的幻影來減少傷害。我建議將剩下的5千台‘魔術師’裝配在‘武士’身上,增強‘武士’吸收火力傷害的能力。”
西利點點頭,對madfrog的建議表示同意。
Lucifer說道:“長官,我認為‘獵豹’和‘殺手’的護甲非常薄弱,也需要通過裝配一定數量的‘魔術師’來提高生存能力。而且這兩種機器人的移動和攻擊速度都很快,如果能夠借助大部隊的掩護靠近對手,利用其靈敏而又迅速的動作一邊躲避攻擊,一邊在敵方部隊中製造混亂,迫使敵方操作人員將大量單位的火力輸出浪費在它們身上,就能為其它單位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