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英雄的寶馬良駒(1 / 1)

古代英雄的寶馬良駒

目的地 我們的自然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這是真正難得的佳句,值得再三吟誦、回味。閑暇時讀二三流的武俠小說,書中常有自命風流的大俠,伴著漫天的落花,揮一揮衣袖,吟出這句詩,再佐以一聲漫長的歎息。其實這句詩出自鬱達夫的《釣台題壁》,寫於1929年。這句詩好意境,繾綣纏綿裏,有帶著狷狂之氣的自責和自省。“鞭名馬”、“累美人”,都是足以讓硬心腸的英雄們後悔的事。

古人愛馬,甚於現代人愛車——車再好,畢竟是機械,工業流水線上的產品,馬則是充滿靈性的生命。舊時名將,多與戰馬共享榮耀,一匹馬,可以與主人一同名載史冊,實是最高讚譽。英雄落寞,走投無路時,最後的選擇才是賣馬。秦瓊賣馬,楊誌賣刀,都是武士們最無可奈何的悲哀。

馬作的盧飛快

冷兵器時代,一匹良駒,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能在絕境中救命。三國名馬的盧,本是無名小卒張武所有,劉備隨劉表剿伐張武,讚其坐騎雄俊,趙雲頓時領會領導意思,主動請纓出征,不下三合,斬將奪馬。劉備想把的盧送給劉表,拍拍馬屁,結果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左目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騎則妨主”,還說你看張武不就是個活生生的反麵教材嗎?劉表不敢要,最後還是劉備騎了。後來蔡瑁要設計謀害劉備,劉備騎馬逃跑,慌亂間跑錯了路,來到了檀溪。前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是追兵,劉備嚇尿了,邊哭邊罵:“的盧,的盧!果然害我!”的盧一聽很生氣,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劉備死裏逃生,的盧名聲大震。再後來,劉備為了籠絡龐統,將的盧送給他,不料龐統剛騎上的盧,就被敵人當成劉備給亂箭射死在落鳳坡,蒯越要是知道了,少不了要說:“你看,我早就說過嘛……”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名馬多妨主,非馬之罪,乃人之罪。戰時,弱肉強食,一匹名馬,人人欲據為己有,馬主人隔三差五被人弄死也就可以理解了。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馬,莫過於赤兔。馬中佼佼者,赤兔胭脂獸。其“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這種名駒,必須最頂尖的高手才能駕馭。“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是三國時一等一的豪傑,赤兔是三國時一等一的駿馬,二者相得益彰。呂布殞命白門樓後,赤兔得歸關羽,自此伴關公斬顏良、誅文醜,又千裏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於重歸劉皇叔帳下,得以共享兄弟重逢之喜悅;然又隨其敗走麥城,見證英雄末路之悲涼。赤兔的結局更是傳奇,竟因思念自己的主人絕食而死——如此生,如此死,千古名馬,真非赤兔莫屬。

三國時名將輩出,名馬亦多。古語有“人中張飛,馬中王追”之說,張飛的王追馬,同樣是寶馬,而且據說跟張飛一樣黑,一人一馬,若是晚上出沒,基本相當於現在的隱形轟炸機。曹操騎過的絕影、爪黃飛電,孫權騎過的快航、驚帆,都是絕境中救主的名駒。魏延騎的馬叫“烏騅”,不知道是不是在向他的偶像項羽致敬?武功不咋地的馬岱坐騎的名字倒很牛,叫“汗血”,這是擺明了想早死的節奏。

傳聞有馬號烏騅

騎烏騅馬的名將很多,三國魏延算一個,隋唐裏騎抱月烏騅馬的尉遲恭算一個,水滸裏騎踏雪烏騅馬的呼延灼算一個,不過曆史上最著名的烏騅馬還得算西楚霸王項羽的坐騎。這匹烏騅馬通體烏黑,猶如黑緞子一樣,油光放亮,唯獨四個馬蹄子白得賽雪,這樣的馬有個講頭,名喚“踢雲烏騅”。項羽巨鹿之戰,九戰九捷,以少勝多;力戰六十多員漢將,霸王槍未點地,馬未倒退半步,真英雄也。後兵敗垓下,退至烏江,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命小卒牽馬渡江,自己欲自刎於江邊。不料烏騅馬咆哮跳躍,回顧項羽,戀戀不欲上船,項羽見馬留連不舍,遂涕泣不能言。眾軍士攬轡牽馬上船,那馬長嘶數聲,望大江波心一躍,不知所往,上演了一曲悲歌。郭沫若曾專門寫過一首七律無題詩來歌頌烏騅馬:“傳聞有馬號烏騅,負箭滿身猶急馳,慷慨項王拖首後,不知遺革裹誰屍?”

馬雖俊逸,仍要以人聞名。隨著冷兵器時代成為久遠的曆史,運籌帷幄的名將也不再需要騎馬征戰,戰場上誕生的名馬,就這樣慢慢地消失在戰場上了。如今仍有著名的騎師,活躍在賽馬場,馬術場,美國電影《奔騰年代》裏描寫的那匹名為海洋餅幹的馬甚至激勵了整整一代美國人,可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它們的故事,也將寫入新的曆史,隻是再也無關刀槍劍戟的鏘鏗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