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娛樂的時代,有人可能不會了解時事新政、新聞頭條,但他們還是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娛樂話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娛樂成了一門生意,一個產業。80後的我們可謂是陪著中國娛樂節目成長起來的一代,從大本營潮、選秀潮,到過關遊戲潮,相親潮、唱歌比賽潮和演講潮……暫且不討論誰到底是毯星,但是紅毯上的紅綠被麵花色火了,“韓流”火了,真人秀類的綜藝節目也如同火燒雲一般點著了中國的半壁江山。
大家都想看看林誌玲是怎麼化身村姑去鋤地的,明星爸爸們帶著孩子本周又去了哪裏?
誰被撕了名牌?成龍大哥去當兵,影帝黃渤地鐵蹭盒飯,從來不參與綜藝節目的高冷派演員周迅重走西遊之路……真人秀好似興奮劑一樣,讓每個參與者都如同打了雞血似的勇往直前,而觀眾又好像暢飲了高度二鍋頭般在屏幕前興奮不已。
真人秀成了挽救電視收視率的靈丹妙藥。
關於真人秀節目的起源沒有嚴格的時間節點,有一種說法是當初從希特勒藏身的城堡中發現的文件和錄音帶裏說明,在1945年開始盟軍播放的節目種就有了真人秀的影子。其中一檔節目名為《家庭曆險記:與德國人的一晚》,這是一款早期的真人秀節目,記錄了一對德國雅利安人年輕夫婦的全部生活,為其他德國公眾做出榜樣。
好奇心、窺探欲成為真人秀節目的最大出發點。1999年9月16日,荷蘭首播真人秀節目《Big Brother》,當時吸引了2400多萬觀眾。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真人秀始創於1973年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的《一個美國家庭》。無論哪個版本在前,真人秀的開創者都不是中國人。
貝爾格裏爾斯最著名的《荒野求生》及其後續一係列野外求生類真人秀節目應該是無法超越的經典代表。這種現象級模式的節目也將換一個包裝改做《叢林法則》由韓國的SBS電視台引進中國。此外曬娃、旅行、秀恩愛的節目屢見不鮮,不知道觀眾的口味是否越來越重,同質化節目越來越多,真人秀的下一個爆點又在何處?明星們紮堆的撲向綜藝舞台,這也無疑是重新定位個人品牌形象及商業價值的絕佳時機。據一位造型師透露,“現在拍真人秀比電視劇賺錢”“很多演員跟劇組簽約都不能把時間定死”。也有報道稱有演員在沒拍完戲的情況下,就被經紀人拉去參加了真人秀節目。因為檔期衝突,劇組常常是一堆人苦等一個人。
不知道現在,踏實創作劇本,潛心鑽研表演的人還剩下多少?
與此同時,企業招聘也玩娛樂,比如本期我們請來了某租車公司的新晉職位——“首席挑刺官”,聊聊他們的挑刺生涯。雖不能斷然質疑全民娛樂,從真人秀引發的思考還有在看節目的同時是否更多地關注這些成功者背後的故事。本期邀約李小鵬分享他的企業與生活,我們知道你們愛奧莉,但是抱歉,這次真的沒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