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1 / 3)

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

新聞·專題

作者:楊宇 劉曉蕾 楊波 呂依楠 曹吉吉

在國外,我的感覺隻是為自己、為養家過日子、為一個小家而工作。回到祖國,我終於找到了為大家、為國家做事的神聖感。 ——李東升

商飛應國家戰略而生

我先講一講商飛吧。

發展大型客機項目是我們國家在2007年就確定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也是新時期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商飛公司”)就是在這一戰略決策中應運而生的。公司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由國家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90億元人民幣,於2008年5月11日在上海揭牌成立,總部設在上海。

中國商飛公司是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也是統籌幹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的主要載體,主要從事民用飛機及相關產品的科研、生產、試驗試飛及銷售服務。公司下轄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飛行試驗中心、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6家成員單位。

中國商飛公司實行“主製造商—供應商”項目模式,重點加強飛機設計集成、總裝製造、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和適航取證等能力,堅持中國特色,體現技術進步,走市場化、集成化、產業化、國際化的自主發展道路。將全力打造安全、經濟、舒適、環保的大型客機,立誌讓中國人自主研製的大型客機早日飛上藍天。

經常有人問我們的飛機安全不安全。其實安全是沒有問題的,該做的試驗都會做,我們會用2年時間來做飛行試驗,在極限狀況下進行試飛,目的就是模擬飛機在運營當中可能遇到的極端嚴酷的環境和飛行條件。試飛之前,我們還要進行大量的地麵試驗,包括“2.5g試驗”,就是機翼要翻起來彎到很高,達到兩三米的程度。其實在飛機飛行過程中這種情況極少出現。而且我們在適航和適航審查方麵走的程序同國際上其他飛機製造商是一樣的。所以我總是跟大家說坐我們的飛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在中國商飛公司下轄的這幾個單位中,我主要參與了2個——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和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在上海的工作主要是飛機型號設計,而北京的工作是研究開發新技術,以備將來用到型號上。一項新的技術被研發出來後一般不會馬上投入應用,要等到有一定的成熟度之後才會應用在型號上。

我在上海和北京這兩個中心所花的時間和精力基本上各占一半,幾乎每周都在兩頭跑,處理手頭的工作,批複一些文件,如果遇到會議多,還會跑兩個來回。

從孤獨到多彩的留學生活

我喜歡唱歌,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在國外唱的最多的就是歌頌祖國、歌頌家鄉的歌曲。倒不是我有多高的覺悟,而是有我的真情實感在裏麵。

1986年我到英國留學,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很不適應。上大學的時候我的胃就不好,到了英國,可能是飲食習慣的原因,前幾個月胃特別難受,吃不好睡不著。這還不是最糟的,更難忍受的是在國外那種強烈的孤獨感。我出國留學的時候咱們國家還處於剛剛改革開放的年代,發展相對落後,國外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用個冰箱都覺得很新鮮。那時候不像現在,到處都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大家學習、生活幾乎都在一起,在這方麵不會有太強烈的感受。當時我在國外真正苦的地方是在心裏,那是一種離開家、離開熟悉環境的孤獨感,非常想家。

為擺脫這種孤獨感,我就常常唱歌。唱的都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會唱的老歌、民歌。有時候自己唱,有時候在聯歡會上唱。那時候的中國留學生不多,但經常在一起聚會聯歡。沒有卡拉OK,沒有樂器伴奏,就這麼幹唱,大家一起唱,特別能解鄉愁。

因為身體不適,我還注意加強鍛煉,走路、跑步、遊泳,每天堅持運動,就這樣身體逐漸恢複了強壯。鍛煉身體和唱歌,是我那時候除了學習之外的主要生活內容。就這樣漸漸度過了最難熬的那段時光。

我是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出國留學的,1年之後,我結束了在伯明翰大學的工作,開始在埃克斯特大學讀碩士學位。埃克斯特大學的校園坐落在山上,環境非常優美,是個讀書的好地方。我的導師在附近的鄉村有一家自己的公司,我經常跟著導師往他的公司跑,拜訪他的鄉村別墅,住在當地的村民家中。所以,我的大部分讀碩生活是在英國鄉村度過的,這是一段難忘的有趣經曆。在英國的鄉村很少能見到中國人,我完全生活在英國人的圈子裏,不但英語水平大大提高,還讓我充分了解了英國的文化與風土人情。

碩士畢業後,我拿到了布裏斯托大學的獎學金,在該校航空係攻讀博士學位。那個時候周圍的中國人就多了,留學生們開始建立自己的組織。我擔任了3屆布裏斯托大學中國學聯主席。當時我們學聯是整個英國西南部地區唯一的留學生組織,我們經常組織活動,最開心的就是過年包餃子。大家一起行動,從采購到和麵、和餡兒、擀皮兒、動手包,還做很多菜,每次都有上百人參加。在異國他鄉,100多中國留學生圍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那場麵蔚為壯觀。20多年前的那些場景到現在都曆曆在目。

那時候別人都不稱呼我為學聯主席,而是叫我“村長”。我認為這是一個帶有感情的稱謂。我們那個地方中國人不是很多,平時大家都很容易見麵,相互之間都很熟悉,有點事就聚在一起商量解決,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夏天經常組織旅遊,冬天就多舉辦一些室內聚會。除此以外,例如誰家生孩子了,我們會買東西去探望道喜;誰家要搬家,我們會開車去幫忙;誰家結婚了,我們也會去參加婚禮。我就主持了好幾場婚禮,真就像個村長一樣忙前忙後地張羅,就連解決家庭矛盾和幫人介紹對象也屬於我的“份內業務”。

前些年我在英國還組織過一個華人合唱團,叫‘東方之聲合唱團’,人稱‘東升合唱團’,我任團長。合唱團每2周練習1次,每年都要到各地演出,唱的還是《我的祖國》這類的老歌。合唱團的主要成員都是像我一樣的老留學生,平時的業餘生活很單調,參加合唱團是他們愉悅身心的主要方式。我回國後又有幾位骨幹成員相繼回國,合唱團經過重組,“升級”成藝術團了,添加了“舞蹈”元素。

除了唱歌,我還經常參加文藝活動,主持過很多場中國學聯組織的大型晚會,特別是“春晚”,人稱“英國的趙忠祥”。我還自編自演了很多相聲、小品,全部取材於留學生的生活,有些段子都傳到國內來了。前兩個月在無錫開會,遇到兩個留英的老留學生,我不記得他們,他們卻都認識我,還耳熟能詳地說出我當年表演的相聲段子,開心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