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派留學給了我不一樣的人生(2 / 3)

到了美國後我馬上進入了學習狀態,沒有任何的準備期。因為我當初申請的是6個月的學習期限,時間非常緊張,所以我一直不敢怠慢,每一天我都不想浪費。我沒有心思出去旅遊看風景,心裏想的都是如何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我去找我的導師庫克斯教授討論,幸運的是有個經驗比較豐富的博士後帶我熟悉實驗室的儀器裝置,並為我的實驗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指導。可能我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可以說對自己挺“狠心”的,主動找苦吃。記得當時剛出去的時候我的體重是125斤,回國時減到了108斤了(我身高1.76米)。

我研究的內容是和質譜有關的。質譜是用來監測物質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比如一個小分子,用這個機器可以稱出它的質量和電荷之比(m/z),不同分子有不同的m/z值,進而可以進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質譜的應用很廣泛,可以監測食品、藥品等。傳統的常壓質譜離子源最常用的是ESI,也叫電噴霧離子化,需要先進行樣品前處理。例如要監測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要先把奶粉預處理成可以檢測的液體樣品,再注入儀器,然後進入分離裝置色譜柱,監測奶粉中各種成分在色譜柱中的運行速度,就像監測人賽跑一樣,不同人不同樣品到達終點的時間不一樣,然後質譜在終點進行不同組分的捕捉和稱重,最後給出各個組分的信息。這是目前傳統的質譜監測方法,我們所做的常壓質譜離子源是直接監測奶粉,不用做色譜分離了。可能精準度還不能與商業化的ESI比擬,但提升空間還很大。

我在美國的工作是要把這個常壓離子源與質譜聯用,用於物質離子化行為研究。這個離子源是基於介質阻擋放電的,產生等離子體具有較高能量,用等離子體去衝擊樣品的表麵,可以直接實現樣品的直接解吸附和離子化。這一裝置可以用於樣品的實際監測。雖然發現了一些讓人費解的問題,但在庫克斯教授的指導下我順利解決了問題,並在Angew. Chem. Int. Ed.(影響因子12.7)上發表了1篇比較有影響力的文章。這篇文章在我讀博期間是很重要的,也證明了我的付出。這項工作連同我出國之前做的光譜方麵的工作,組成了我的博士論文的整個體係。2009年我博士畢業後,第二年我的博士論文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又被評為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一是因為我前期所做的工作充分,二是得益於我的這段留學經曆。前幾天我查過在國內做的那篇J. Am. Soc. Mass Spectrom文章,引用次數已經到88次了。

說到國內外的差別,肯定有。其實國外雖然在科研環境和設備方麵條件優越,但在某些領域,國內教授的水平不一定比國外低。區別可能是國外的平台要高一些,就好像他們在山頂上放風箏,我們在山腳下放風箏,其實風箏的絕對高度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為什麼總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接近更大的成功,我想,國家派我們出國留學,就是給了我們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機會,給了我不一樣的人生。

美國的實驗室更加國際化,融合性更強,這裏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說著不同的語言,擁有不同的文化,來美國之前都有不同的課題和思路。到了美國,大家在一個團隊中,都用英語進行交流,使我的英語水平提高很快,寫文章也很有幫助。那邊組內的科研交流很多,每周都有組會,還要分課題進行討論,所以一個星期可能要開N個組會。但是學生們並不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反而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可能有的人這周沒有做出什麼實驗結果,但他們也許看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獻,而且還會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讀後感想,啟發其他同學的科研思路。我們現在也在學習這種討論方式。

另外,在美國購買實驗用藥品很方便,在國內很多這樣的藥品需要進口,經常要等上半個月到1個月。美國購買或領用其他實驗儀器和材料都非常方便,有個小商店叫chemstore,琳琅滿目的實驗用品一應俱全,我們領藥品就像買東西一樣,劃卡消費很方便。國內雖然也有這樣的小商店,但品種沒有那麼全。

在美國,實驗用品的程序化管理也很好,例如購入的藥品會登記在冊,並標明具體的擺放位置,日後如有需要可以事先按圖索驥,杜絕浪費。對於實驗儀器的養護也有明確的分工,並有很強的安全意識,實驗室都裝有很好的通風係統,用來排出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和氣體。這一點在國內有些實驗室做的還不夠到位。像我做的實驗工作是有一定危險性的,但我們有各種安全護具,加上處理得當,一般不會發生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