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茫茫人海,找誰來戀愛(1 / 2)

愛情是發自內心的,也是神聖的。我們不能把愛隨便托付給一個人,也不能隨便接受一個人的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睜開眼睛,審視一切,看清楚,誰是我們想要的戀人,我們所擁有的是否是真正的愛情。

什麼是戀愛?簡單地說是指沒有婚配的成年異性之間的互相愛慕。它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婚姻自主、婚姻自由的基本前提。當然,戀愛自由了,戀愛對象的選擇也就變得自由了。和中國古代那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同,現在要想談戀愛,大多數情況下還得自己“動手”。

茫茫人海,到底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歡而又喜歡自己的那個真命天子或者真命公主呢?更何況,有些時候還得麵對父母“嚴格把關”,找到一個大家都喜歡的戀愛對象似乎很難、很難。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把這一切都歸結到了“緣分”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身上,隨波逐流,“緣分”到了,戀愛了,“緣分”錯過了,也就分手了。

其實,選擇戀愛對象除了所謂的“虛無縹緲”之外,還有一個心理非常重要。什麼心理呢?就是“後麵還有更好的”心理。

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經求教於他們的老師,怎樣才能給自己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田埂,隻許前進,並且隻給一次機會選摘一支最好最大的穗。第一個弟子走幾步看見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來。但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麵有許多麥穗比他摘的那支大,隻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個弟子吸取了第一個弟子的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麵還有更多更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結果一支也沒有摘到。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的教訓,當他走到前三分之一時,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第二個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他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支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一定是麥田裏所有麥穗中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

這種“後麵還有更好的”心理就是很多人選擇戀愛對象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選擇戀愛對象的心理都不相同,且不是單一的心理類型,往往多種心理狀態交織,隻不過有的時候比較傾向於某種心理狀態。一般來講,常見的選擇戀愛對象心理類型有以下幾種。

1.精神滿足心理。

即追求精神滿足的選擇戀愛對象的心理。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具有這種選擇戀愛對象心理的人越來越多,他們著重對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性格愛好等,追求彼此心靈上的溝通和感情融洽。隻要能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滿足,哪怕對方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等方麵欠佳,都無所謂。這種建立在精神上的愛情是高尚的,許多傳為美談的愛情故事,都屬於這種愛情心理的追求。

2.事業至上心理。

《花季雨季》中有這麼一句話:“我相信當事業成功之日,美麗的愛情也會悄悄地降臨。”其實,每個人選擇戀愛對象的標準中都不能排除這一點,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對象能夠成為棟梁之材,在工作、事業上出人頭地,在單位裏麵能夠獨當一麵,成為社會上的精英人物,或是社會上的白領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