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與夢幻絕不是同義詞。很多女人都被好萊塢的電影和瓊瑤的言情小說給忽悠了,以為世界上真有灰姑娘和白馬王子的浪漫;以為兩個人相愛了,就可以不顧一切地拋棄塵世的喧囂,去浪跡天涯,過神仙眷侶般的生活,清晨的鳥鳴,黃昏的溫馨。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基本不存在。自古以來有多少男女可以餐風飲露地生活著,又有多少人能夠這樣浪漫一生?愛情很浪漫,但需要真實的生活做基礎。
長著翅膀的並一定都是天使,有可能是個呱呱叫的鳥人;騎著白馬的也不一定就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有大款為了討女友歡心,買下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堆滿了女友的房間。那是在燒錢在擺闊。在細雨中漫步會讓人覺得很浪漫,可是會淋濕衣服,要洗,弄不好會感冒的,還得吃藥。花前月下,也很浪漫,但是蚊子確實很多啊!
浪漫應是一種對現實的超脫。思維奔逸是一種掙脫“審美疲勞”的有益補充,是不應該備受譴責的。浪漫是需要人去製造,可製造的痕跡太重就失去了浪漫的味道了。浪漫的最佳火候應該是在看似無意而又有意間,讓對方能體會到你愛的良苦用心卻又顯得那麼的隨意。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有九十九分的感動,但隻有一分的浪漫。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廣為流傳,“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確是很浪漫啊!奈何春夢恨短,好景不長,馬嵬坡,這個集萬千寵愛在一身的美女,竟被逼自縊。
南唐後主李煜,也算得上是製造羅曼蒂克氣氛的高手了。未亡國前,在宮中極盡風雅浪漫之能事。每年的七夕節,為了營造出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舞台效果,就命眾多宮女用紅白錦緞數百匹,舞開來製造出一個錦緞天河,感受七夕相聚的浪漫氣氛。後來城池被攻破,帝王淪為階下囚,過著遭人軟禁的生活。那年適逢七夕,詞人緬懷昔日的浪漫不再,就感歎:“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被不懂得欣賞浪漫的宋太宗知道後,龍顏大怒,下令賜死。
王子公主式的浪漫愛情,通常也是萬千少女追捧的浪漫了吧?英國查爾斯王儲與黛安娜王妃的婚禮應該家喻戶曉,看看當時的媒體是怎樣形容的:“那是給暗淡無光的世界增添羅曼蒂克色彩的一天,全世界在為這一天舉杯同慶,歡呼喝彩。數以萬計的人們暫時忘記了所有苦難和不幸,縱情享受甜蜜和幸福之光的照射。”如此奢華恐怕無人能敵了!可這對受到億萬人祝福的“金童玉女”,到頭來還是同床異夢。
現實生活的確需要浪漫的愛情去維持!但浪漫並不神秘,也不是現實的敵人。愛情的浪漫,最忌諱的就是虛擬與做作的痕跡太重。有時候,不經意間的些許溫柔與體貼,才是真正的浪漫。拋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浪漫吧!放棄夢想的爛漫愛情誘惑,培養自己現實的愛情。
貼心私房話:一味追求浪漫到最後得到隻能是空洞的美麗
不知是出於天性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大多數女人總是憧憬一些不切實際的浪漫。這種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也導致了很多情侶,甚至夫妻間的感情危機。
浪漫,就像水裏的魚,在有水的日子裏它是可愛的、鮮活的,可是一旦離了水,它就成了一條掙紮的死魚;浪漫,也像風雨中撐起的傘,有雨的時候它是晃動的精靈,可是如果沒有雨,隻是一個很平常的日子,撐一把傘就會變成多餘的累贅。
愛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感情,我們沒有辦法來定義它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它隻是屬於某人心裏的一種羈動,每個人心中的愛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它往往讓我們一直徘徊流轉,卻抓不到真切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要追求浪漫,但不能時時處處都要求浪漫。一味追求浪漫到最後得到隻能是空洞的美麗。
女人的幸福感與婚姻有關,與結婚年齡無關
一廂情願的愛隻是單戀,而不是真正的愛情。真正的愛情是兩情相悅,相互體貼、相互扶持。這個世界上適合我們的人,能與我們相愛的人並不多,但即使無法找到那樣的人,也絕對不要勉強自己、委屈自己去愛一個不愛自己、甚至輕視自己的人。
可能絕大多數的女人都希望自己30歲以前就結婚。關於這件事,西蒙·波伏娃說得很直白——社會傳統賦予女人的意義隻有婚姻,如果沒有人想娶她們,從社會角度來看,她們簡直就成了廢品。
在西方,有這樣一個關於女人嫁人的古老說法:女人的結婚年齡就像聖誕蛋糕,24歲(即聖誕前夜24日)前都新鮮、搶手,而25歲(即25號聖誕日)則開始變成過期的點心,不得不打折甩賣。25歲,成為女人婚齡“保鮮期”的最後底線。按照這個比喻,所有的未婚女人或遲或早都會成為“聖誕蛋糕”,上麵貼張標簽,寫著“請在保鮮期內品嚐”。所謂的“過期”,應該是指男人在選擇妻子時會對她們失去興趣,而把目光投向更為年輕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