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各方行動(2 / 2)

“大哥,此為何意!為何要如此多之米糧?”何苗一聽自是嚇了一跳,十萬石粟米,如此數量即便是何家想要拿出亦是十分困難。

“勿要多言,你且去便是。”何進將所言之話盡皆寫於絹上,遞於何苗手中,便讓他前去。

何苗雖敢不解,但何進終歸乃是如今何家家主,其既然有言,自己亦是不便多問。

想必十常侍定會有動作吧?我何家雖非世家大族,但隻要有何某在一日,便不會被你二者打壓下去!

與何進一般之人不在少數,袁氏一族四世三公,所有之產業錯綜複雜,大漢無有可極者,袁傀一回府內便驅車前往族兄袁逢處,所行目的亦是潘鳳所言之愛國奉獻榜。

無論是誰,永遠亦勿要想立於我汝南袁氏之上!

弘農楊氏,亦乃是漢時響當當的大族,論資排輩亦不輸於汝南袁氏,甚至先祖之功還在袁氏之上,怎奈楊氏當代家主楊賜於太尉職請辭後,楊氏便再無有三公之人,而在朝為官之人,官職最高者亦隻是身居京兆尹之職的楊彪。

然而如今楊彪卻在楊賜的屋內說著今日朝會之事。

“彪兒,那名為潘鳳之人心思好毒!”楊賜乃是老謀深算之人,否則亦不會能夠曆任司空、司徒、太尉等職。

“父親為何如此說?那潘鳳所言之策乃是為國為民,難道其還有私心?”楊彪終歸還沒有達到後來為太尉時的城府。

“我並非言其有私心,其此舉確實乃是為了大漢。然你可知如今大漢之危在於何處!”楊賜看著自己這個兒子,聰慧有餘,然如今雖年紀顯大,於城府方麵卻是遠遠不足。

“莫非是黃巾賊寇?”楊彪想了片刻言道,但見楊賜略顯失望的神色,隨即說道:“父親所言之危莫非乃是大將軍與十常侍?”

“你還不算太過愚笨。外戚於宦官之爭,自桓帝在時便有,然與如今卻又不同。宦官、外戚、士族,三者實力各有突出,而士族又以袁氏為首,成三足鼎立之勢,而士族又較為靠近外戚一遍,然宦官又有陛下所庇護,自然能夠不鬧出亂子。但這潘鳳此計一出,卻是逼著二者分上一個高下,決計沒有人願意將如此大的名聲讓予對方。若非我楊氏已不如當初,我亦是會跳入這個坑內。”楊賜將其所想之處分析於其子楊彪聽。

“依父親之意,我楊氏便作壁上觀?”楊彪疑惑的問道。

“若是我等不捐對楊氏之名大有影響,且既捐便不可小氣,你乃朝中百官之人,不可入這愛國奉獻榜,便以我之名義,捐粟米三萬石吧。”楊賜言道,“那個潘鳳若是可以,你且斤兩與其結交一番,此子決計非易與之輩!隻是不知其行此計是否是我大漢之福。”

楊彪自是聽從其父之言,準備糧食。

此時荀爽府內,潘鳳卻是將自己所行的之計策說於郭嘉等人知道。

“嘉早先便覺得無雙想言之事決計不會隻是捐獻點錢糧而已,卻是無有想到無雙此計竟是如此之毒!”郭嘉聽完潘鳳的想法,不禁感到其手段之大。

“此計雖毒,但對於大漢卻是如同亦有好處。”荀彧亦是點頭言道。

隻有荀攸與戲誌才二人聽的一驚一乍,似乎發現自己二人與此三人差距越來越大。

潘鳳之計自然沒有那麼簡單,其實他為了難民捐獻米糧乃是第二得,而第三得自然是消滅黃巾賊,至於這第一得,則是破而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