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城故事(1 / 3)

我有剮心一勺,奈何奈何滔滔。

空負滿腔情愛,天道天道召召。

明明心悸悸!

卷卷苦淒淒!

狂笑!

稚兒女,不知惜!

盡似空蜉魘界黯許魚!

唏噓!

厭惡啦!纏綿悱惻的愛情!

憎恨著!不敢求索!無人問津!

——<舉杯令>

新河鎮位處江南漁米之鄉;信江,寬約百米,如同一條藍白相間的絲帶在鎮東、北兩個方向繞城而過,江麵平靜卻深不見底,幾千年來除小有洪水外,從無幹枯改道現像。是非常穩定的一條河流,吸引各式大型船隻來往停靠。

其西源湘川,北靠長江潘陽,東接江、浙運河的地理優勢,使這裏古時候船運業異常發達,有“八省碼頭”之稱。可惜,建國後隨著公路鐵路的架設,更優異的條件使人們廢棄了這裏的河運。

小鎮千年的碼頭仍在;浮橋直通的江對岸,陡峭的石崖壁上,古人巨型石刻“天下第一關”五個斑駁大字默默矗立;山間晨霧中,千年古刹,天乳寺的鍾聲依舊常鳴不絕;上百座懸掛石崖上的石刻佛像,卻喚不來往日的香火榮華。

近十來年的改革開放,小鎮中的青石路加寬成幹淨的柏油馬路,石拱橋也修成了平整的鋼筋水泥橋,有些寬一點的小河也在上麵蓋上了水泥板鋪成了寬闊的街道;

各個角落,牆麵上刷滿著各式標語,使這個本來小橋流水木樓街坊的古香小鎮,麵目全非的變成一個半新街、半老街的畸型小城,而那條相通老街新城的大道也起了個特殊的新名字“古鎮新街”。

宋乙軒就了出生在小鎮北城區,也就是古鎮新街的北邊老街這一頭的十三弄裏的宋家。

他是恢複高考後的頭幾批大學畢業生,孤身一人的他沒有城市戶口,加上與妻子的戀情沒能得到她家人的支持,而隻能無耐的帶著她接受學校分配的返鄉工作。

他與妻子楚湘夢是在下鄉的時候同一個生產大隊認識的,十七、八歲的兩個小青年一起走過那個年代的風風雨雨,再臨去高考那年終於確定了關係,也考上了同一所大學,畢業後無視一切反對的聲音立即就去領了證。

小夫妻感情甜蜜,怎麼舍是分離,一同回了新河口工作。

宋乙軒學的是地質,被分到縣地質局,妻子楚湘夢由於沒有正式分配則隻是在中學做代教,俗稱“赤腳老師”。

本來也還算生活小康,但不幸的是沒兩年就碰到了一個下崗浪潮,樸實的小夫妻倆雙雙失業,此時的楚湘夢又正好有孕在身,長期的營養跟不上,落下了病根,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看病而雪上加霜。

俗話說老天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給你開上幾扇窗。

宋家在小鎮也曾算是輝煌一時,現在雖說沒落了,但主家一直是紅色份子,抗戰時更是傾盡家財,才躲過了動亂的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深謀遠濾的宋老太爺就變賣藏在後院深井底的一些金銀,通過當年的老關係承包了一個小煤礦。

十幾年過去,老太爺早己過世,這一代的家主宋伯康是老大爺老來得子。年輕且算是頗有魄力,把自家企業的觸角已經伸向本地更大產量的銅礦。

在知道這件事後,本著源出一脈,怎麼說也共用一本家譜,同祭一棟祠堂,又是宋家巷裏好不容易才出的一個大學生,當時可給世代經商的宋家好漲了下臉麵,於是就讓宋乙軒去他家礦山上做了個工程師。

宋乙軒也沒想到這個平時隻在年祭、清明的時候才得以見上一麵卻說不上話的小堂叔會這麼慷慨。

這對當時妻子不利遠行,自己又急於找份好點工作的宋乙軒無疑是個巨大的驚喜,工作一段時間,探礦一直沒什麼進展,他就帶隊設計修善一下礦井,以加強礦洞的作業安全。工資不多總算日子有所緩和,可是以當地不是很好的醫療條件,楚湘夢還是在生下兒子宋楚的第二年就帶著對父母、家人的愧疚與自責黯然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