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3)

懵然回首,才發現曆史的車輪已經向前滾動了很遠,匆匆而過的時光推動了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變化。(我就是詞窮了,2333)

大陸曆562年—564年,伊蒙帝國遭到了普魯爾帝國的突襲,曆時一年半的戰爭致使伊蒙帝國丟失了四分之一的領土。並且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宣布伊蒙帝國成為普魯爾帝國的附屬國家,還需要變更國名為伊蒙王國,尊普魯爾帝國為宗主國,稱普魯爾大帝為聖上。

同時在每年都需要派使者團到普魯爾帝國的帝都進行朝貢,以及彙報一年來伊蒙王國的各項事務,接受普魯爾大帝的年終審閱。

大陸曆589年—581年,普魯爾帝國用了僅僅兩年的時間便一口氣吞並了伊蒙王國(前伊蒙帝國),對外宣布,從大陸曆427年至今(大陸曆581年),經曆了長達154年的帝國分裂局麵終告結束,以普魯爾帝國吞並伊蒙王國(伊蒙帝國)為標誌,完成了普魯爾帝國的帝國統一,普魯爾十八世大帝完成了之前四任大帝的夙願。

大陸曆605年3月,普魯爾帝國遭受到了沉默百年之久的塔爾圖部落聯盟的猛烈反擊,多達五十萬的遊牧騎兵浩浩蕩蕩的向普魯爾帝國邊境突破,普魯爾帝國的邊境防線毫無懸念的被輕而易舉突破,隻留下了十數座邊境要塞各自孤零零地堅守了下來。

北方邊境被突破的消息很快就傳滿了普魯爾帝國,朝野之間一片嘩然,輿論一致要求帝國必須予以強力反擊,對侵略者采取嚴厲的懲罰。

國家機器很快就迅速地轉動了起來,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戰爭動員,一切為戰爭服務,帝國軍隨時準備好直接抵上前線,和塔爾圖部落軍來一場大戰,挫傷塔爾圖部落聯盟的野心,迎頭給塔爾圖部落聯盟一個大教訓。

普魯爾軍部僅僅發出集結令不到一個月,整個帝國便從各地抽調軍團,集結了超過六十萬的帝國軍,接著就組成一個集團軍浩浩蕩蕩的向北方邊境行軍。

大陸曆605年5月,在遠離帝國腹地的邊境地區,普魯爾帝國軍與塔爾圖部落軍爆發了激烈戰鬥,開始了又一輪新的戰爭。此時,邊境的十數座軍事要塞也已經有兩座稍小一些的要塞被攻破淪陷,但是其他的軍事要塞還在苦苦支撐,仍被包圍得死死的,連隻鳥都飛不出去,塔爾圖部落軍擺出了一副不攻打下來就誓不罷休的陣勢。

經過半個月的急行軍,普魯爾帝國軍的先頭部隊就到達了戰場的前沿,開始就地休整,構建防禦工事,為後續趕到的帝國軍開辟一處安全帶。與此同時,塔爾圖部落軍隨後也做好了隨時開戰拚命的準備。

大陸曆605年6月末,普魯爾帝國軍已經在戰場前沿地帶集結完畢,還不斷的派出大量斥候進行敵情偵察,片刻不停的搜集戰場信息和塔爾圖部落軍的情報。

日子一天天過去,雙方的準備也越來越充分,前沿時不時就爆發小規模衝突交戰,仿佛隨時就會進入會戰,此時考驗的是指揮官的耐心與謀略,也將對將士的勇猛與毅力進行考驗。

前沿地帶的火藥味已經越發的濃烈起來,感覺隨時隻要有稍微一丁點的火星就可以引爆一場百萬人的慘烈戰爭。

大陸曆605年7月的一天,就在這一天,戰爭爆發了,以塔爾圖部落軍五萬騎兵衝過警戒線,向普魯爾帝國軍的防線進行突破作戰為標誌,這一場被後世史學家命名為“衰落之戰”正式打響了。

與此同時,默不作聲的西斯邦聯國可沒有真的像表麵那樣子風平浪靜的,邦聯國內部暗地裏已經開始了對各領主的私軍的抽調分離出來,在各自領地就地進行強化訓練,隨時準備好向戰場進發。

內閣也對邦聯國內部各大部門頻繁地下達秘密備戰指示,各個領主間也互相通氣好了的,預謀在這一次的北方戰爭中漁翁得利,不過首先要在旁暗中觀看蚌鶴相爭,等兩個國家打得精疲力盡的時候再出手。

雖然普魯爾帝國也知道西斯邦聯國一定沒有安好心,但是此刻他們也沒什麼辦法,隻能加強對西斯邦聯國的情報搜集和邊境預警,同時要寄希望於前方戰場的捷報盡快傳來,這樣子才能遏製住西斯邦聯國領主們的圖謀。

大陸曆606年2月,經過了長達半年的會戰,普魯爾帝國軍憑借著協同作戰,兵種配合,步步為營,不斷的向北邊緩慢推進,不給塔爾圖部落軍有可趁之機,也不給西斯邦聯國一絲一毫占便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