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隻初相見,為愛孤軍又奮戰。哪怕相親百般苦,我已“剩女”好多年。
內心充滿對愛的渴望,自然會表現在實際行動中。在“快餐”盛行的當下,誰曾料想,“相親”這種古老的婚嫁模式,竟然華麗轉身成了嶄新的時尚話題——為了實現一個崇高而直白的革命目標,兩個毫不相幹各執己見的男女走到一起來了。
事實上,相親活動早已不像我們印象中那般老土,而是改頭換麵多元化發展,成為一種自由輕鬆的社交方式。“替子征婚”“萬人相親”“網絡征婚”“電視相親”……真可謂千樹萬樹梨花開。其中,互聯網上的征婚成了E時代“剩男剩女”最便捷和最受歡迎的方式,任你臉上靜如止水,混跡其間心裏也難免小鹿亂跳,進而暗濤洶湧。
相親意味著什麼?是手足無措的尷尬,在是百無聊賴中煎熬,還是獲得驚鴻一瞥一見鍾情的欣然?是好心人喋喋不休天花亂墜的“叫賣”,還是有緣人欲語還羞漸入佳境的“傾訴”?是一拍兩散各自天涯,又抑或是一拍即合花好月圓?猶記得《非誠勿擾》中的男主人公發自肺腑地感慨——相親其實是件挺不靠譜的事兒。
雖然相親的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但對於廣大“剩女”而言,打扮得漂漂亮亮去見一個可能改變你一生的陌生人,終究是件很“陶冶”的事吧!即使你已過而立之年,隻要還在相親,就依然可以像青春年少時那樣活力十足。即使你已經過五關斬六將七上八下百般煉獄,可是麵對下一次機會,仍然會暗地裏猜測他的長相談吐,仍然忍不住想把自己打扮成公主,哪怕那人是個可憎的豬頭……單身生活因為如此這般的憧憬而變得繁忙有趣。
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回答為什麼相親的時,選擇“父母嘮叨與逼迫”的占13%;選擇“熟人麵子過意不去而被動參加”的占27%;選擇“自己主動參加”的占55%。由此可見,“父母嘮叨與逼迫”以及“朋友熟人的推薦”是相親的重要起因之一。
隨著相親觀念與現象的越來越普遍化,中國紅娘婚戀研究中心認為:很多人都經曆了一條“相親軌跡圖”,即“被迫相親――被動相親――主動相親”,也實現了從思想到行動的某種轉變。絕大多數人還積極樂觀地認為,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僅需要緣分降臨,更需要自己主動去爭取、去接觸、去把握!
本書沿襲愛情三十六計的經典提法,著重講述三十六個最精彩、最現代、最有趣的相親故事。並在具體情節中穿插一些有關相親的技巧和心理分析,對“剩女”的相親觀念、相親狀況、相親壓力、相親行為、相親渠道和相親體驗等進行了全麵展示。相親,用傳統的方式演繹著現代都市男女的愛情,同樣也是“剩女”蛻變成新娘的一條簡約而不簡單的重要紐帶。將相親進行到底吧,畢竟,探索和尋找的過程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同時,我們也善意地提醒仍舊在徘徊等待的“剩女”朋友,現實世界不大可能像書中描述得那般美妙,終身大事通過相親也未必就能一勞永逸地搞定。不過更重要的一點是,不管年紀多大,不管家人朋友怎麼催,都不要草率地對待婚姻,結婚可不是棋牌室裏的遊戲,重新洗牌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