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投機取巧,私心太重。綜觀楊永泰的所作所為,看似為公,實則為己,處處打著維護蔣介石的旗號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比如,陳果夫出任江蘇省政府主席時,打算安排自己的心腹擔任民政廳廳長。楊永泰看到名單後,就對蔣介石旁敲側擊:“這不成了CC的王國?”蔣本來就不滿江蘇省CC色彩太濃,聽了楊的話後更加生氣,決定“留中不發”。最終,這一職位卻由楊永泰的親信擔任,陳果夫的如意算盤落空,楊永泰的陰謀詭計得逞。楊永泰深知,要想擴大自己的利益,關鍵是要抱住蔣介石這條大腿,為此,他想盡各種辦法投機取巧。比如,為了迎合蔣介石,楊永泰每逢向蔣彙報之時,身上中山裝左右兩隻口袋內,都備有正反兩麵的條陳。在談話中探察蔣介石的傾向,然後迎合蔣的意見,從口袋中取出預備好的條陳,請蔣介石審閱。人們把楊永泰這一手,戲稱為“乾坤袋”。但偷雞不成蝕把米。時間一長,蔣介石得知後,立即引起警惕之心:“此人非我同道,非忠於事者。久之,其心必異。”從此規定楊永泰的公文必須先送侍從室一處或二處核閱,摘要擬辦後再送他,以防楊永泰迷惑“聖聽”。
三是專橫跋扈,人際關係太差。楊永泰自視甚高,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他利用蔣介石的信任,儼然以“二領導”自居,目空一切,不可一世,不僅對蔣身邊的工作人員頤指氣使,對一般軍政大員呼來喚去,甚至對蔣的其他親信也傲慢無禮。有一次,陳立夫有急事要當麵向蔣介石彙報,楊永泰從中作梗,借故說蔣介石正忙,沒有工夫會客,有急件可先交給他,再由他轉給蔣,使陳立夫白白等候了兩個多小時。陳立夫對此十分惱火,當場大發雷霆,而楊永泰卻根本不當回事。楊永泰的所作所為引起國民黨各派係的不滿和忌恨,欲除之而後快,最終成為派係鬥爭的犧牲品。在為人處世上,楊永泰與蔣介石的另一重要“智囊”陳布雷截然不同,結局自然也迥異。陳布雷與楊永泰先後進入蔣介石侍從室,成為蔣的高參。他不僅對蔣介石矢勤矢勇、必信必忠,對他人也是謙虛低調、本分誠懇,不僅贏得了蔣介石夫婦的信任,也與陳氏兄弟以及蔣氏其他親信保持了良好的關係,最終得以成為蔣介石之“文膽”。楊永泰被暗殺後,陳布雷在日記中不無惋惜地分析道:“暢卿為人自負太高,言論行動易開罪於人。”可謂不無見地。
蔣介石曾說:“我生平用人,第一重道德,第二重才具。”對楊永泰這樣才具一流、道德缺失的人,蔣介石雖然平生最恨別人擅權,但還是給予了最大限度的信任和重視,久久不舍他的離去。雖然不舍,但為了平衡各派利益,更為了維護自己的核心權威,最終還是將其外調。1935年12月,楊永泰被任命為湖北省政府主席。楊永泰深知,失去了蔣介石的庇護,這一走可能就是與蔣的訣別。1936年10月,他被刺殺於主席任上,喋血揚子江畔,結束了悲劇的一生。綜觀來看,平心而論,楊永泰的悲劇下場主要是咎由自取,蔣介石不負於他。
作者單位:湖南省委辦公廳
責任編輯:王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