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夾著霧,朦朧了初夏海邊,渾暗浪濤旋起反差明顯的白色水花,讓視線總在黑白中搖擺。
終於,一個薄雲明淨的日子,海灣裏的水突然像鏡子一樣,平平鋪在那兒,真悖了無風三尺浪的大海性格。
水麵倒映灰白天色,時而褶起魚鱗波紋,泛開圈圈漣漪,在粼光裏搖曳,細細支支把灰雲碰碎,亮箔樣的條條線線,直晃閃著周遭。岸上不遠,青山依舊,山廓披了黛色帛紗,神像般俯視倏間平和的海灣,肅穆悄然。眼看水山靜靜相輝,好一幅水墨寫生,把風景掛在了世間。
不遠的樓房小區,出來三三倆倆慢步的,沒到盛夏,好遊泳的就來這裏了。
陸現雲穿了泳褲拿著泳鏡坐在卵石邊,身後是腳印淩亂的灘麵。
海灣成了天然浴池,幾個老人浸在潔澈水裏,仰麵撫波。不同於往日去深遠處搏浪,這會兒,他們近乎不動,浮漂那兒,悠然自得,讓褶皺的老膚安享鹽堿流體輕柔的按摩。
海的寧靜,是在北南東西風轉換間,趕上平潮,近岸波消失,無風的海灣就有了這窪平鏡水。但不會太多久,風向轉過來,浪也就追來了。陸現雲很快進了水,輕臂推開道道波紋,舒展周身,盡享大海的擁抱。當微波慢揉撫按,脖頸溫感平湖親吻時,他低頭透過泳鏡,細細地看下麵那幽綠的空間。深幽的海間無垠遙遠,碎片飄逸的草葉兒,細指長的小魚兒,交錯蕩漾穿舞,猶如太空間的自由翔體。
他一直慢慢劃臂,量思波紋的編織和消失,聆聽水擊的合音。
個把時辰過去,遠方東北海平麵上又漫起了霧。漸漸,霧氣越漫越重,在海平線上彙起一道霧牆。霧牆湧開來,散漫的霧紗中忽然影影綽綽冒現些山脈,臃隆浮露霧層上,有三座大些的山包越來越的清楚起來,山腰腳處還有煙囪、建築物,似曾熟識,卻又陌生……眨眼定定神兒,這群物體實實在在立在那兒了!
他很快上得岸來,聽人喊“海市蜃樓”……
是呐,以前這兒放眼平闊數千米,現在竟島山站立,從海裏長了出來似的,幻真幻實,真是應了白居易“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妙筆詩句。這是現實?影像……?人人驚詫在迷惑的臉上,坐在沙灘呆呆看。
朦朧影幻,推陸現雲進了腦電引擎,搜索到他見過的這景,記起在海岸炮兵連,他和同誌們感受過這,自然界電影。後來的炮兵軍教課講氣候影響,講海市蜃樓時,提過這叫“海滋”,和海市蜃樓相似的一種大氣光學現象,能持久一兩個小時,很容易影響炮兵偵察觀測。
他定睛而去,海霧層上的山丘、建築物體影像正是大連灣及和尚島處的。它們離開原來的位置,偏南懸離海平麵,放大了幾倍,半埋在霧空裏……。
有見過的老者在講,十多人靠過去聽得起興。
直到山包開始晃散,建築房屋被霧咀成塊兒,風點點橫過來後,“海滋”消去了,岸灣平湖水鏡也碎邊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