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訓要以雙贏為目的(1 / 1)

卷首語

作者:黃鳴

現在的企業都很“給力”,在市場競爭壓力之下大家隻有拚公司的綜合實力,硬件靠資本,軟件靠人才,沒有培訓企業就不可能成長,成長中的企業無一不在培訓中中。如今沒有哪家公司沒有培訓計劃,一年內總要經曆幾次室內、室外的培訓激勵課,既有老總授課也有外援專家。至於效果怎樣,筆者也接觸到一些小企業的經營者,他們卻是有些糾結,遇到類似的問題與案例差不多。培訓PPT課件做了不少,員工的培訓筆記也是厚厚的一大本,看似心得不少,但效果呢?就像新年放的大煙花一樣,看似“堆頭”沉甸甸的,幾分鍾的絢麗綻放之後什麼也沒有留下來。

既然我們企業離開不培訓,我們就要正確地看待它,應對它。從市場來看,現在的小企業培訓形式不外乎兩種。一是進程式,就是隨著一年的工作開展,製定好培訓進度就與閱曆同步,定期定點,公司甚至給每個員工都購買了培訓記事本,365天分為月、周、天,設計人生、產品、品牌、銷售、團隊協作、個人修養等等,內容多樣化。按培訓的內容和進度來說,這樣的培訓絕對是物有所值,基本是全麵培養。

二是培訓的個性式。筆者也了解一些公司,他們的培訓主張是張揚企業的個性化,一些內容涉及到如攀岩、蹦極、挑戰懲罰、情緒發泄等等,甚至在培訓過程中不發一些男扮女裝、脫衣服等表演。公司認為這種培訓方式能打開年輕員工的心智,能引發陣陣尖叫和許多眼球,放鬆和發泄之後,利於個人和團隊的“鬥誌升級”。

到底哪一種培訓方式好呢?筆者在這裏並不重點討論這個問題,而是要解決培訓的效果問題。形式不重要,時間長短不重要,關鍵是實質!中小型企業是要學會利用培訓這一自我成長方式,讓公司的經營業績穩步提升,良性發展,因為所有的公司總是渴望長大不是?

誰都不想讓自己公司的培訓效果像煙花,特別是缺乏進行係統標準培訓的條件和環境的企業,對培訓的結果當然是“錙銖必較”。既然要培訓,那麼就要最大化地保證培訓效果的有效性、驅動力,達到員工成長與公司雙贏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