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樂觀者的女兒》看南方淑女神話的解體(1 / 2)

從《樂觀者的女兒》看南方淑女神話的解體

文化語言

作者:嶽彩豔

【摘 要】美國南方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韋爾蒂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樂觀者的女兒》在1973年獲得普利策獎。它描寫了美國南方麥凱爾瓦一家的婚姻生活狀況。這個看似簡單的家庭生活故事卻反映了南方最重要的時代特征─南方淑女神話的解體。

【關鍵詞】淑女神話解體;女性意識;性開放意識;職業女性

美國現代女作家尤多拉·韋爾蒂被認為是享譽國內外的、集短篇與小說創作於一身的美國南方文藝複興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韋爾蒂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樂觀者的女兒》在1973年獲得普利策獎。小說以簡單的家庭(麥凱爾瓦族家)為複雜社會的縮影,揭示了南方淑女神話的解體。南方淑女是在美國南方種植園經濟和清教主義基礎上形成的獨特的文化。在這種傳統下,女性受到壓迫和禁錮。“女性被要求應該是溫柔,美麗,善良和純潔的。”(劉慧英,1993:16)為了保證社會的正常進行,南方女性被要求在附屬於男性活動的範圍行事,優雅,矜持,約束自我,沒有欲望,善於理家,這就是南方淑女神話。然而,在《樂觀者的女兒》中,母親貝基的女性意識的覺醒,繼母法伊性意識的開放和女兒勞雷爾作為職業女性的描寫,使得這種淑女神話發生了解體。

一、女性意識的初醒

母親貝基出生在美國南方弗吉尼亞州,她生活的前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個南方淑女。她容忍,矜持,約束自我,扮演著傳統的賢妻良母的角色。南方良家女子是矜持、溫順、克己、仁愛的,她們承擔著繁重的家務勞動,沒有個性與追求。通過勞雷爾的回憶,貝基有一個書櫃,但是她從來沒有把什麼東西收藏起來鎖好,她私生活中的一切全都是不上鎖的。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當時的女性沒有自我,無法強調個人的自我獨立性。即使是有自己的書櫃,但是也要讓其公開的暴露在丈夫的麵前。在貝基的作文簿裏,裏麵詳細點記錄著麵包的做法;還有一頁頁上用數字仔細記下的簡樸的家用賬目;後麵的帳頁上寫著花園日誌和玫瑰花園的設計……所有這些都襯托著貝基作為溫順,沒有欲望,善於理家的南方淑女形象。

貝基出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而這一時期正好是美國婦女運動的第一次浪潮。作為具有南方淑女性質的貝基開始有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在她生活的後期,加之她病情的加重,她悲憤的對自己的丈夫喊道“我為什麼嫁了個懦弱的男人?”雖然是小聲的嘀咕,我們看到這是她對男權至上的丈夫的第一次反抗,不再順從,不再隱忍自己。撇腳木匠對勞雷爾說過貝基曾經破口大罵過自己,他的言外之意是作為典型的南方淑女貝基不顧自己的教養和矜持而罵人,徹底的顛覆了她的溫順優雅的淑女形象。貝基之所以罵人,是因為看不過他的騙子手的行徑,才不顧自己的形象,發泄自己的正義情感。她開始按著自己的本能意識生活,真實自由的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按著社會要求的那樣處處克製自己,壓抑自己的情緒,女性意識初步覺醒。

二、性意識的開放

在南方文化裏,在傳統的清教主義的要求下,南方淑女被要求看作是精神化身,沒有欲望,處處表現出聖潔。她們不食人間煙火,是“雲天之上閃耀著炫目光輝的雅典娜” [1],為了當貞潔的象征,她們要掩蓋自己的真實感情,尤其是要壓抑自己的性意識或者性衝動。在清教主義的熏陶下,女性不能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性欲望需求,認為這是不道德的,下流的。繼母法伊以自己的潛在力量爭取自己的權利,挑戰束縛南方女性特別是女性性意識的舊傳統、舊觀念。

法伊以種種手段滿足了自己的性開放的意識。勞雷爾進到法伊和父親的臥房看到它似乎沉浸在一片淡紅色的光線裏,桃花心木的床架高高聳起,床上全是桃紅色的緞子,還有法伊的綠鞋子,所有這些物品都能從側麵反映出法伊為了引誘丈夫所做的。勞雷爾曾經不解為什麼父親麥凱爾瓦法官會娶這樣一個被別人稱其為“白人下三爛”的女人?或許正是法伊的性開放和魅惑吸引了麥凱爾瓦。法伊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處於白人的下層,自己也不會做家務,但是她能從性的方麵讓丈夫感到滿足,麥凱爾瓦法官像寵愛自己的女兒一樣寵愛著法伊,周末常領她到外麵吃飯。從臥室的裝飾以及法伊的綠鞋子都能聯想出法伊對於丈夫的性挑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