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夏苑逛了整整一天才回家,當然,楊曉紅在這裏是沒有家的。除了軍營,楊曉紅在外麵還沒有一個衛生間。夏苑的家在一個小區裏,總體上這個小區也算可以,環境衛生,安全什麼的不用當心。
剛回來夏苑就跑去洗澡了,獨留下楊曉紅一個人在客廳裏瞎轉。沙發上還擺著一攤的書籍,各種各樣的理論書,雜誌,漫畫。電視自己也不愛看,茶幾上的筆記本電腦倒是對楊曉紅有極大的誘惑力。
打開頁麵,本想弄幾個小遊戲玩玩,可跳出來的卻是一個文檔。《關於蘇南特殊機械者的樣本采集報告》,是一篇工作報告,大致內容就是和這次淮興鎮的戰鬥有關。報告裏詳細解說了這次戰鬥的經過以及這些特殊機械者。
楊曉紅越看心裏越沒底,一個精銳空降旅在這一次戰鬥後折損過半。並且還提到了這些所謂的特殊機械者普遍體型要麼龐大,要麼細小。最大的是有三層房屋那麼大,小的隻有橡膠輪胎那麼小。推測結果竟然是工程機械者自發製造的,這太人難以接受了。
人類智慧和人工智能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創造性和模仿性,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沒有人類智慧的主觀能動性。這導致人工智能永遠無法代替人類智慧,但現在機械者卻在自己製造機械者本身。這能說明什麼,楊曉紅不禁問自己。
植入工程機械者的係統往往要比戰鬥機械者優良,這一點楊曉紅是知道的。因為維修,特別是戰場臨時維修要求機械者有較高的反應能力和判斷能力。係統的升級往往會賦予工程機械者完善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可歸根結底還是在模仿人類智慧。
難道是係統的自動升級是工程機械者能夠利用有限材料製造無限機械者的根本原因?如果這樣的猜想成立的話,那現實可能會比自己想象的更糟糕。
楊曉紅將這份報告劃到底頁,丫頭的最終結論是“目前基於特殊機械者如何產生還沒有可靠結論,但係統的優化導致工程機械者擁有一定的,簡單的創造性這一假說目前成立。”果然如此,楊曉紅慶幸自己沒有掛在那支穿山甲的鋼爪下。
楊曉紅還從這份報告了解到,自己遇到的那支穿山甲現在科研部給了一個全新的名稱,OZ——001“狂徒”。這名字的確很合適它,楊曉紅苦笑,自從機械者在全世界攪混水的時候開始。人類的各種IT,科研部門似乎是一個晚上就聯合起來了。世界科研協助委員會,這是專門研究各種機械者的機構,簡稱“世科委”。負責收集機械者的屬性,開發出相應的武器裝備部隊是這一機構的宗旨。
而新出現的機械者無疑會引起世科委的廣泛關注,才僅僅三天。編號,機型,工作原理,武器裝備全被記錄下來。可見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消息的靈通度有多麼高。
剛剛洗完澡的夏苑挽著頭發出來找吹風機,正好看見楊曉紅在操作自己的電腦。楊曉紅知道丫頭平時不愛讓人動自己的移動設備,特別是用來工作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