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機械者對迎麵撲來的“鋼環”不屑一顧,甚至那原本沒有生命的眼睛裏都閃過一絲輕蔑。楊曉紅再也顧不上什麼,拎起30毫米機關炮就是一陣狂掃,光梭樣的子彈把機械者給逼退幾步。
灼熱的機炮彈肆無忌憚敲打著機械者堅硬的鋼鐵護甲,這樣陶瓷複合結構的FY附加裝甲想要用普通的機炮彈破開無疑是癡人說夢。楊曉紅並不奢望自己能撬開機械者的外皮,而是本能的戰鬥激情來告訴他這麼做。
不一會兒楊曉紅身邊滿地都是冒著熱氣的滾燙金屬彈殼,或許連續不斷的火力射擊所產生的高溫也刺痛了眼前這個殺人不眨眼的鋼鐵怪物了。楊曉紅這樣看到同樣冒白煙的機械者這樣想,然而隻是一瞬間楊曉紅就開始自嘲,機械者原本就是沒有生命和思維的,他們之所以會無止境的到處尋找生命虐殺,那完全是生命探測源,以及人類輸入的係統叫它們這麼做。
有關機械者為什麼會不受人類控製這一點,總體上來說可以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是裏麵的VBSR(終端模擬器)和MWG(無人智能戰鬥及搜尋)係統互相起了衝突,從而把原有輸入進去的數據庫強行封鎖。截斷遠程監督器的指令,這是造成機械者失去控製的主要原因。
另一派認為把UCP附屬在中央模擬器上才是機械者最大的敗筆,兩者都為機械者的中樞神經和大腦,可以互相進化,達成簡短的,或許數字指令式的光電意識,當然,這種意識與人類哲學上所說的意識不相同。通過這個簡短的指令來操控其它部分的軟件或者硬件,做出攻擊生命的行為。
顯然這兩派的結論是推理和猜想,並沒有得到證實。美國洛德.馬丁公司的技術總監,克理亞斯.朗姆特是支持第一種觀點的,而俄羅斯“火炬”儀器廠科研部負責人,亞曆山大.米科羅斯諾維奇支持第二種觀點。
兩派在任何公共地點都是爭得麵紅耳赤,因為這關係著以後人類抗擊機械者的根本途徑,究竟是借用武裝力量直接摧毀機械者,還是以電腦軟件進行信息滲透。
“你個坑爹的貨,愣著幹什麼!”通訊器裏傳來樹妖的吼罵聲,楊曉紅驚出一身冷汗。機械者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繞到自己後麵了,冷冰冰的尖爪正向自己撲來。隻要突破這層鈦合金屬,自己這柔弱的身軀就會被撕成兩半,裂成八片。
楊曉紅在這一刻心裏竟祈禱,或許是人類的本能吧,麵對死亡,有多少人不害怕呢?可現在祈禱有什麼用?除了能得到一點少得可憐的心裏安慰,其它什麼也沒有。
轟隆~機械者的鋼爪被尖嘯的爆炸彈到一邊,猩紅的眼睛緊盯著樹妖的“勇士”。轉身一看,那台“鋼環3”側身過來,兩肋上的電動速射機槍嘩啦嘩啦向機械者潑灑雨點樣的子彈,兩根軟體拱彈管從機槍槍膛裏延伸到後麵的彈藥箱。
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勇士”在戰鬥中始終有強火力壓製的優勢,楊曉紅煩悶的搖搖頭。究竟是怎麼回事?再這樣下去自己遲早要命喪在這群破銅爛鐵身上,樹妖能救自己一次兩次,但能救自己一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