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正當解放戰爭處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最後決戰的關鍵時期,黨中央、毛主席為了加速全國解放的步伐,對綏遠地區采取了特殊的戰略決策,時稱“綏遠方式”。毛主席在3月5日至1日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作報告指出:“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被消滅。國民黨的作戰部隊僅僅剩下一百萬人,分布在新疆到台灣的廣大的地區和漫長的戰線上。今後解決這一百萬國民黨軍隊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綏遠三種……。‘綏遠方式’是有意地保留一部分國民黨軍隊,讓它原封不動,或者大體上不動,就是說向這一部分軍隊作暫時的讓步,以利於爭取這部分軍隊在政治上站在我們方麵,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們集中力量首先解決國民黨殘餘力量的主要部分,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例如幾個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後),再去按照人民解放軍製度將這部分軍隊改編成人民解放軍”。
按照中共提出的“綏遠方式”,駐守綏遠的國民黨軍隊,在傅作義將軍和時任綏遠省主席、華北“剿總”綏遠指揮所主任董其武將軍的率領下,於1949年9月19日攜綏遠省軍政人員宣布和平起義,這就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綏遠起義”,史稱“九一九”起義。
1948年11月初,遼沈戰役結束,傅作義將軍飛抵南京,參加南京政府召開的軍事會議。何應欽等奉蔣介石之命和傅密談,要調傅任東南軍政長官。傅作義將計就計,當即鄭重表示:“華北雖陷於共軍的包圍之中,但局勢還沒有那樣悲觀絕望。給我一段時間,對扭轉華北的局勢還有辦法。至於南撤,非到萬不得已時不宜實行”。
傅作義先生回到北平,雖公開表示:要遵照蔣的命令,力挽華北危局。但內心卻下定了起義的決心,他對部下說:“南京政府已經喪盡軍心,喪盡民心,決不能靠這個政府來統一國家,複興民族”。時過不久,傅作義就通過中共地下黨可靠的渠道,給毛主席主席去了電報。與此同時,在極為機密的情況下,精心安排了同共產黨的和談。
公元1949年2月6日,一架民用飛機降落到石家莊西效機場,傅作義將軍從飛機艙門走出,隨即轉乘一輛吉普車駛向西柏坡。當天下午,毛主席和朱德、周恩來一起來到傅作義的下榻處後溝招待所看望傅作義。
毛主席緊緊握著傅作義將軍的手,愉快而又風趣地說:“宜生,過去我們在戰場上見麵,清清楚楚;今天我們是姑舅親戚,難舍難分。蔣介石一輩子耍碼頭,最後還是你把他甩掉了。”
傅作義誠懇地回答:“主席,我半生戌馬,除抗日外,罪惡不小。”
毛主席說;“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勞很大.人民永遠不會忘掉你。假如說,你過去有過錯的話,那麼現在功過權衡,是功大於過,是有功人員。”
毛主席接著說:“北平和平解放得好,對你的部下也是一件大好事,保護了他們的生命財產,使家庭團聚。北平是舉世聞名的文化古都,英法聯軍欺負我們,燒毀了圓明園,破壞了許多名勝古跡。如果我們中國人自己把紫禁城打毀了,都城被破壞了,子孫後代會罵我們的。”
談話在友好融洽的氣氛中進行。當談到對傅作義部下人員的政策時,毛主席說:“我們俘虜你的人員都給你放回去,你可以接見他們。我們準備把他們都送到綏遠去。”
傅作義略感驚訝說:“給我?那怎麼處理呢?還要送回綏遠去,這是為什麼?”
毛主席說:“國民黨不是一貫宣傳共產黨殺人放火共產共妻嗎?他們回到綏遠,可以現身說法,共產黨對他們一不搜腰包,二不侮辱其人格,可以在綏遠進入學習班學習,提高認識,幫助董其武起義。這些人以後我們還要用哩!他們到綏遠去參加起義,一律按起義人員對待。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綏遠問題就好解決了.可以先放一下,等待他們起義.還是以前說的,給你們編兩個軍。對於你們來說,走革命的道路,要過好幾個關,但主要是過好軍事關。這一關過好了,以後土改關、民主改革關,將來還有社會主義關等就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