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小語
經常聽到女人私下交流:“相親時,我都不敢說自己是研究生,就怕男人把我往‘滅絕師太’上想。”“我老公已經覺得我是滅絕師太了,這次升職考核,我都不想參加了。”
可別覺得這些女人是杞人憂天。雖然我們早已走出了“男尊女卑”的時代,但“成功”二字對於女人來說,的確有點兒像燙手山芋,糾結了半天,還是不敢接。她們下意識地認為,女人一成功,立馬就由“黃蓉”貶為“滅絕師太”,沒有男人願意跟她好。為了保住婚姻,她們自覺地避免過於成功。
有人說,成功女性的人生就像“超級女聲”,走到最後的都是純爺們兒。這句話雖損,卻也說出了女人的擔憂。女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定要讓婚姻成為“杯具”嗎?女性應當如何麵對成功?本期策劃將伴隨你一起尋找答案,以期待能給渴望成功的女性一絲啟發,讓我們在未來做更好的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A主動放棄升職:其實我很不甘心
何梅梅是單位的精英,可在前年的述職會中,她硬是沒把自己精心準備了一個月的報告交上去,由此錯過了第一次升職機會。按照何梅梅的邏輯,萬一晉升成功,自己的職位豈不是要比丈夫高出一級?那他肯定不會跟自己好了。於是,何梅梅在單位低調做人、埋頭做事,回到家高調為妻、操持家務。
轉眼,第二年的述職大會又到了。何梅梅內心糾結了一下,還是參加了。工作能力突出的她,當之無愧被選為主管。可就在任職前幾天,何梅梅愣是把機會讓給了同事項雪兒。何梅梅其實很心疼,但她安慰自己,女人嘛,家庭最重要。
何梅梅還真有阿Q精神,轉而把心思都放在老公身上。老公的爺爺過世,她請了7天假料理後事;老公要寫招標書,她每天在單位給他查資料;老公的親戚來旅遊,她鞍前馬後地陪⋯;⋯;有時候,看著項雪兒在公司忙得要死,她會暗自慶幸:幸好自己沒升職,要不然哪有時間忙家裏的事!
何梅梅的慶幸還沒咽下肚,其他滋味就湧上來了。年底,項雪兒的成績突出,不僅獎金領得多,還成為領導麵前的紅人。何梅梅頓時又嫉妒又沮喪:這份榮耀原本應該屬於她啊!
失落的何梅梅繼續扮演著家庭主婦的賢良樣子,可每次看到升職的同事,她眼裏就有一團小火在燃燒。一次同學會上,何梅梅看到小娜開了公司,一副女強人的模樣。她羨慕之餘又和密友嘀咕道:“瞧她人前風光,她老公肯定不放心她,遲早要鬧離婚的。”
說完,何梅梅又有點瞧不起自己:這是多麼無聊又陰暗的心態啊!
【專家點評】
何梅梅的痛苦,表麵上看是選擇的痛苦,因為所有的選擇都代表了一係列相關的放棄—選擇事業,就得放棄家庭。而放棄自然會帶給人們喪失之痛。但問題是,同樣的時代背景下,為什麼有些女人的選擇看起來就沒那麼多痛苦?
實際上,受困於類似窘境的女人們,她們的實質問題是缺乏清晰的自我意識,習慣了生活在“如果我這樣,別人就會那樣”的假設之中;她們的每一次選擇,都不是因為“我想這樣”,而是想借此達到“讓別人那樣”。比如何梅梅認為:如果我升職,那麼丈夫會不愛我。所以我選擇放棄升職,不是因為我想放棄,而是不想讓丈夫怪罪我,想換取家庭的穩定。因此,她們在職場上掩飾鋒芒,不是因為自己希望如此,而是希望借此來交換一場“家庭幸福”。
如此一來,她心中怎能不積滿怨氣?還是冷靜下來,問問自己想要什麼吧。誰說成功女人就一定不幸福了?你不去嚐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能把兩頭都做好?要知道,不管是在職場奮力拚殺還是回家當全職老媽,很多女人都能把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風生水起。
B成為“平庸女”不是我的本意
鄧瑤畢業於名牌大學,還在上學時,她的光芒就已經綻放。所有人都認為,她一定會在金融界成就一番事業。然而,就在畢業前一年,鄧瑤忽然變了,刻意掩飾自己的優秀,拒絕別人叫她“才女”。鄧瑤隱隱覺得,自己一直找不到穩定的男友,就是因為太優秀了。
畢業時,鄧瑤放棄了發展前景好的外企,而到一家小公司就職。兩年後,變成“普通人”的鄧瑤嫁了出去,丈夫孫超是她的同行。
婚後,鄧瑤更像個家庭婦女了。她像大多數女人一樣,談點兒家長裏短,說點兒娛樂八卦。她完全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但她不。她不允許自己回到“才女”的狀態,這會讓她不安。“我不想當女強人,這會把男人嚇跑的。”鄧瑤常常這樣對閨蜜感歎。
鄧瑤很關心孫超,尤其是他的事業。她經常問孫超在單位表現如何,業績能不能排在前麵。要是孫超點頭,她就特別高興;要是孫超搖頭,她就唉聲歎氣。問題是,孫超搖頭的幾率遠遠大於點頭—他原本就能力平平。
隨著孫超搖頭越來越多,鄧瑤的不滿也越來越強烈。她開始對孫超挑剔起來,雖然從不說刻薄的話,但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孫超的“失敗”,比如方案做得差、衣服搭配得太土、說話不大氣等等。那次,孫超競聘經理失敗,回到家垂頭喪氣的。鄧瑤氣得都要哭了—這已經是孫超第二次競聘失敗!她唉聲歎氣道:“你怎麼這麼沒用?要是換成我,早就競聘成功了!”孫超默默地聽著,也不搭腔。
看見他這麼沒出息的樣子,鄧瑤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這個男人,真的配不上自己!半年後,鄧瑤和孫超離婚了。鄧瑤知道,這段婚姻讓她痛苦,而孫超也過得不輕鬆。
【專家點評】
如果說何梅梅的主題是“壓抑”,那麼鄧瑤的主題就是“貪婪”,甚至可以說是“殘忍”。她以為自己犧牲了很多,壓抑了成功的欲望,其實,她的犧牲並非他人強迫,而她的索取卻又是那麼強加於人。在她眼裏,所有的“別人”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隻有她生活事業雙豐收的美麗藍圖。
人和人的關係有兩種:第一種,我們把別人看作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清楚對方和自己一樣有血有肉、有喜有悲,因此在自我尊重的同時尊重對方;第二種,我們否定別人的思想、生命,而把他簡化成一個硬邦邦、冷冰冰的工具,用來實現自己的心願和人生夢想。鄧瑤和孫超的關係就是這樣,她首先壓抑自己的願望來得到他,使自己擁有婚姻;當得到婚姻後,她又要用他來實現自己的願望—獲得成功。
在婚姻關係中,如此的操控通常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反抗,繼而導致婚姻的解體。孫超的沉默其實也是消極反抗。這樣看來,鄧瑤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是意料之中。
鄧瑤對孫超的憤怒和不滿,其實是對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對於鄧瑤來說,接納自己最為重要,接納自己麵對婚姻時的脆弱和不安,也接納自己的優秀與成功動機。隻有這樣,她才能讓內心平衡,才能把別人當成“人”來交往,關係才能和諧。
C女強人的“被離婚”之路
沈小青38歲,離異。
十幾年前,沈小青有老公,是國家公務員。沈小青則下海經商,擁有一家小有規模的汽車內飾公司,誰見了她都畢恭畢敬地稱呼一聲“沈總”。
坐在奧迪車裏、習慣了做決定的“沈總”,對老公的狀態也改不過來。結婚十周年紀念日那天,兩人去飯館吃西餐。老公說要吃豬排,沈小青馬上說:“你本來就胖,別吃這個,還是吃牛排吧!”老公很鬱悶,敢情自個兒連吃什麼都不能做主了?可沈小青說了,這是為他好。
這是沈小青的一貫風格,她基本不接納老公的不同意見。要是老公反對她,她會一直說一直說,直到老公同意為止。漸漸地,老公不再跟她爭執,可也不怎麼跟她說話了。
沈小青心裏很委屈,她覺得自己夠對得起老公了:請了保姆,老公不用做家務;她掙錢多,老公經濟也沒壓力;她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老公也不用操心。你說,上哪兒找她這樣的老婆去!真不知道老公還有啥不滿意的。
但,沈小青的老公的確不滿意了,而且不滿意得想離婚。說起來,都是那台咖啡機惹的禍。那次,沈小青去了一趟意大利,帶回家一個手磨咖啡機。老公擺弄不明白,饒有興趣地嚐試組裝。沈小青不滿地推開他,來了一句:“你不懂可以問我,但別亂動!”那語氣就像教訓一個魯莽的下屬。當時,保姆就在旁邊,沈小青的老公很尷尬,也很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