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 說好就牽手(1 / 2)

人類的婚姻家庭形式,經曆了漫長的變遷,從群婚到血緣家庭再到那普那路亞家庭,再從對偶婚到現在的一夫一妻製。在全人類都普遍實行一夫一妻製的今天,在瀘沽湖卻仍然保留著古代早期對偶婚特點的“阿夏”婚姻形態。

這種婚姻形式的顯著特點是:親密的伴侶之間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雙方仍然屬於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訪、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為是由男方的“走”而實現的婚姻,所以當地人又稱這種關係為“走婚”。雙方所生子女屬於女方,采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夏”數目有多有少,雙方的“阿夏”關係不是固定不變的。這種婚姻關係不受家長、親族的幹預、強迫,也不太注重對方的門第、身份和地位。

近來,這種走婚形式被現代都市人所接受和演化,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都市走婚風景線。

走婚的一種形式是同居。有人發布同居宣言:“有愛在一起,無愛就分開。”同居不是新鮮事,至今更有日盛之勢。然而,畢竟同居與履行了法律手續締結的婚姻關係不同,它沒有經過法律的認可,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試婚不等於同居,同居隻是試婚的外在形式。現代社會裏,每個人身邊的離婚故事驀然間多了起來,家庭的崩潰、孩子的不幸,不禁讓人在婚姻的圍城外駐足觀望。舊式的洞房花燭夜掀開蓋頭才識新娘,是一種撞大運似的易碎的希冀,而一紙婚書卻儼然一具牢固的枷鎖,欲掙還休,一個“忍”字讓我們的父母輩撐到了孩子們也該“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年齡。

單從性的角度而言,現代人傾向於試婚,否則連對方的身體也不知曉,怎麼能貿然踏上那紅地毯,婚後性生活的和諧與幸福又從何談起;婚姻畢竟是人生的重頭戲,沒有彩排哪來的成功?然而,沒有責任感的試婚、同居,隻會導致性放縱和性泛濫,引發道德的淪喪,受傷的將是弱者;為結婚而認真試婚同居,一俟破裂,同樣會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傷害;試婚畢竟缺乏約束,難免一走了之……婚姻難道真的就是圍城,進去後就積重難返?除了試婚,我們就無法把握將來的幸福?

走婚還有一種形式,那就是周末婚姻。近年來,都市中出現了這樣一族男女,他們顯然已到了婚姻年齡,卻依舊孑然一身,獨來獨往。其實他們的檔案中,早已填上“已婚”二字,甚至擁有一個比別人更為幸福的家庭。不同的是,這些夫妻實行一地分居,隻是到了周末或某一個約定的時間,才走到一起。

有這樣一首歌,挺能表達周末夫妻的心聲。“我們要天天想念,但不要天天相見;隻需要悱惻纏綿,絕不要柴米油鹽;有共同生活經驗,絕不用共同的房間……”